《论语》先进篇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这章讲的还是有关颜回的葬礼,前面两章有提到。
颜路,还有颜回的师兄弟们,都希望厚葬颜回,这是出于情。
而孔子主张薄葬,这是出于礼的考虑。
到底是情高于礼,还是礼高于情呢?
礼是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又可以节制感情,让感情不至于肆意。
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那一定是礼高于情。
因为当时孔子在鲁国,周礼还算传承得比较好。
礼本身,就是是用来维护人伦秩序的,所以周礼本身就考虑人情的因素在里面。
那么颜回的葬礼当然要以礼为先,而不能因为人情而乱了礼制。
另外,我们前面也说过,颜回生前本身也是克己复礼的,自身大概也希望身后是可以守礼的。
孔子自己也希望守礼,甚至孔子自己的葬礼,孔子也做过明确的表示:决不能僭礼。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这章就说过这回事,有一次孔子病重了,子路就准备为孔子料理后事,子路计划用大夫的标准来为孔子办葬礼;但后来孔子身体恢复了,知道了这回事,就责骂子路不应该搞这种欺诈违礼的行为,自己不是大夫了,葬礼自然就不应该用大夫之礼,就由你们这些弟子来送终就好了。
这是孔子对礼的态度。
礼,是当时的一种社会规范,孔子希望推行这种社会规范,让整个社会更好,自然不愿自己和弟子有违礼之行。
不过,这章似乎我们也可以看到礼外的情。
虽然,孔子不主张厚葬颜回,弟子们操办的时候,孔子也没有出来强行阻止,事后也没有严厉地责备,只是表达了自己不愿违礼的态度。
这也能看得出来,最后孔子还是顺了颜路和弟子们的人情,其实也是顺了自己对颜回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