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爷爷去世,享年约93岁(1922年生人)。
2016年1月17日凌晨4时左右,外公去世,享年约80岁(1935年生人)。
( 此处暂略去详情 )
就这样,在大约7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两位自己亲近的亲人的离世。而爷爷的去世,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遗体,见证追悼会及火化的过程。
爷爷去世后不久,我读了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才知原来人生在世,原来最难的不是赚钱,不是得名,而是寿终正寝。“老年人一定要死在自己家里的床上,正寝是父母住的大房间,一定是老年的父母睡。”
外公去世后,我读了了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Being Mortal),才知原来大多数人面对致命疾病的时候,积极地尝试现代医疗的各种可能延长生命的手段可能并非最好的选择,因为那些药物或器械虽然有可能延长肉体生命的长度,但那过程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变可能会脱去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当一个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那治疗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恐怕是大于肉体的。
发达国家的安老院,大都采用千篇一律的制度和作息规范着每一个入住者的生活。这种规范是为了他们身体好,但也有可能如监狱一般,禁锢了人的精神,让人失去活力。这位印度裔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则在这本书中用大量的实时案例和实验数据探寻着更理想的人将终老的服务。也就是在美国开始实验中的“善终服务”。善终服务如销售一件商品一样,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去了解那些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人们内心真实想要的生活,为他们制定能保证他们生活质量的家庭看护。患者虽然放弃了现代医学的治疗,但却能在最后的时光里在自己的家里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活到最后一刻,让生命优雅地跨越终点。
以上的一切,都开始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以及未来的自己和家人将要面对的这一无法避免的生命过程的选择。现在也许可以为自己重新定义一个人生目标,那就是“寿终正寝”。至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推荐阅读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或许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