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岗村,“惠州市传统村落”,隶属潼湖镇,位于潼湖西北边约一公里处。
该村起源于明末清初(约1511年),南宋时期以杨氏家族起源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以族性迁至广东宝安县观兰,由于受牵连被追杀后逃难分布于5个水乡地方,分别是沥林英光村、潼湖赤岗村、东莞常平沙湖口村、深圳龙岗楼下村和宝安观兰章阁村,按当时的兄弟顺序,光迪公(五世)排行第二、携孟德公(五甲)、仲德公(七甲、八甲)落居赤岗村。
美乾书室位于赤岗村七甲村小组南部边缘,是赤岗村杨氏宗族的学校。两侧开门。门闭。没有匾额。书室前场坪铺有大理石,门前方有水塘。
据了解,书室建于清代,于2008年重修。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07平方米。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内有阁楼。一进为六檩卷棚顶,二进为十三檩建筑,穿斗式,硬山顶,青砖清水墙。中为天井。天井一面墙设如意纹葵花窗,寓意学子如葵花向阳,蓬勃生气,学有所成,并有一幅对联:“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颇有意境!中轴线上无门,内檐廊两侧围墙各开一扇小便门,西门为常用门。
美乾书室以七甲后人杨美乾之名命名。在古时候,美乾书室是杨氏家族的蒙学所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提供给赤岗小学办学。
2015年公布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
书室左边(北),隔着一户人家,有一座祠堂,门联:弘农世泽,清白家风。门头木匾额书“举荣杨公祠”。三进。一二进屏门上有匾“昭滋来许”、“清白遗徽”。昭滋来许,据查,或应是“昭兹来许”,意为叮嘱后人发扬光大先辈的业绩,继承祖业。中厅为“崇庆堂”。在上厅,还挂着一面灯,当为新年新上灯。该灯有两部分,下三层,上三层。下三层方形,有各种美好寓意的人物花鸟图画。上三层为阁楼式,理解为更上一层楼。祠内青石巷,两边房间皆红砂岩门框,青砖墙。
赤岗村南边约6公里,相邻的沥林镇英光村有座杨氏宗祠,全名杨屋瑛杨氏宗祠。
由上可知,该杨氏宗祠与潼湖镇赤岗村“举荣杨公祠”,是同宗兄弟分支,因此写在本篇一起。
该祠堂红砂岩墙基、门框。对联:经纶盖代,清白传家。门头匾“杨氏宗祠”,上有壁画。前檐廊有廊柱。
该宗祠始建于明末,坐南朝北,二进两边廊布局,通面阔10米,通进深20米。建筑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一进为博古屋脊,二进为硬山顶,一进、二进建筑之间的天井两侧置镬耳山墙。宗祠大门的门楣上镶嵌红砂岩石,阳刻“杨氏宗祠”四字。前堂屋置屏风门,两侧设厢房。上堂面阔三间,墙上有壁画、灰塑,屋檐下有雕花封檐板。该宗祠堂号为“善裕堂”。2013年公布为仲恺高新区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