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人,唐高宗时名将,隋将裴仁基之子。高宗说过:”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即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行俭工草隶,书法名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之,秘爱其法,赉物良厚。行俭每曰:“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所譔《选谱》、《草字杂体》数万言。惜无书迹传世。裴行俭墓在绛县郝庄镇永青村外,原存墓碑一通,去年文物部门担心被盗将碑挖走保存。
《隋故益州总管府司马裴君碑铭并序》即《裴镜民碑》,立於唐贞观十一年(637),由《北齐书》撰者、史学家李百药作文,书法家殷令名书丹。碑文正书,27行,行52字。此碑与裴鸿碑原在闻喜礼元镇凤凰原上裴氏家族墓地,清乾隆中,移至礼元镇裴柏村裴晋公祠内(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国公),是初唐名碑之一,宋赵明诚《金石录》:“令名与其子仲容皆以能书擅名一时,而令名遗迹存者惟此碑耳。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惜不多见。”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初唐之碑,虞、欧以外,今存者以殷令名书《裴镜民碑》为最,《宝刻类编》称为字书精妙,不减欧虞,洵非溢美。”殷氏还是颜真卿之外家。礼元镇历史悠久,古称木兰镇、兰德镇,因花木兰在此率兵打仗,镇守铁栅关而得名。
裴镜民,闻喜礼元镇裴柏村人,仕北周为大将军,入隋为兵部侍郎,又为西南道行台兵部侍郎,兼益州总管府司马。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西南夷构乱,他率士卒讨伐,由于援军不到,陷于危局,于三月十九日被俘遇害。
我去闻喜裴村裴氏宗祠所拍《裴镜民碑》。
《裴镜民碑》局部
《周开府高邑侯裴鸿碑》,北周天和三年(568)立,裴氏宗祠中所存最早的碑,上部字迹已无,下部稍可辨,下面曾埋土中之故。该碑魏隶合一,乃书法名碑。下面即我在裴氏宗祠中所拍《裴鸿碑》。
裴守真,(唐)山西稷山人,后魏冀州刺史裴叔业六世孙也,《李愍碑》中自称河东闻喜人,生年不详,卒於武后长安年间,高宗 (李治)时,授太常博士,武后时拜司府丞,因不合武后旨意,出为汴州司马,历成州、宁州刺史,多惠政。耽於临池,然不以书名。贞观二十三年(649),会昌寺僧善感撰 《李愍碑》,守真书丹,碑额篆题“大唐内给事上柱国李君之碑”,碑文楷书,记李愍入唐效力之事。书品高雅,遒劲秀丽。气势横溢,为初唐楷书渐就完善之作品。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人,裴守真之子。开元初任长安令,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担任过江淮、河南的转运使,累官至尚书右丞相,封赵城侯。史书对裴耀卿的评价是“远财劾奸”,他的主要功绩是整顿漕运。工书,据传有真迹廿一行。
《唐裴光庭碑》即《裴光庭神道碑》,唐开元二十四年立,张九龄撰,玄宗御书。碑文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
裴光庭,字连城,生于唐上元三年(678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绛州闻喜人,裴行俭之子,开元晚期宰相。他曾奏请实行“用循资格”即论资排辈来铨选官员。金城公主请朝廷赠《毛诗》、《礼记》、《左传》、《文遣》与吐蕃时,于休烈反对,特别是《左传》,有“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谋”,裴光庭批驳说:“休烈虽见情伪变诈于是乎生,而不知忠信节义于是乎在”。
裴凗《唐皇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位于少林寺院大雄宝殿左侧十余米处鼓楼遗址前,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碑分三部分:额题是唐明皇李隆基隶书“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上部是李世民《告少林寺上座书》,裴凗书丹,内容是表彰少林十三武僧助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所立的战功,第五行有“世民”亲笔草签,亦即玺押;碑下部是由裴凗撰文并书丹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主要记述少林寺从创建到开元年间的历史。首行题:《皇唐嵩岳少林寺》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上国柱正平县开国子裴璀文并书。碑的背面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十三棍僧而赐封少林寺的物品及参战有功的十三武僧的名字。为少林第一名碑。
崔漼,字士明,唐绛州闻喜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封正平县子。工书法。
《平淮西碑》,现在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晋公祠内,此碑系高2.54米、宽0.92米的四通巨石并排而立,通篇楷书,字大如拳,刻工精湛,碑文记述了唐宪宗时裴度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的史绩。裴度功绩、韩愈撰文、祁寯藻书法集于一碑,故称“三绝碑”。
史上《平淮西碑》曾五次重刻。最初,《平淮西碑》由裴度属下行军司马韩愈撰文,唐元和十三年(818)三月刻立于蔡州(汝南)城北门外,又名“韩碑”。《旧唐书·韩愈传》记载:(宪宗)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妻(唐安公主之女)出入禁中,因诉碑文不实。诏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元和十四年(819)十二月重立,此乃“段碑”。“韩碑”存世九月无拓,世无传本。北宋政和中,陈珣为蔡州守,……命工磨去段作,重刻韩文。宋刻蔡州“韩碑”因兵燹之灾毁,明代汝宁府裴晋公庙重刻“韩碑”。清咸丰元年(1851),军机大臣祁寯藻应裴氏后裔之请重书“韩碑”,立裴柏村裴氏祠堂。
裴度是平淮西的总指挥,李愬不过是部将。宋·苏轼有《平淮西碑》一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我去闻喜县裴村裴氏宗祠拍的《平淮西碑》。
裴休(791-864)字公美,河东闻喜人,官至吏部尚书,封河东县子,赠太尉。善文章,工书,以欧、柳为宗,为晚唐著名书家,米芾曾评价:“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裴休宿信佛教,与黄檗希运也有殊胜因缘,记有《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世称“河东大士”,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寺刹多请其题额,存世书刻有《圭峰禅师碑》。
《圭峰禅师碑》全称《唐故圭峰定慧师传法碑并序》,又名《圭峰定慧禅师碑》,唐大中九年(855年)立,柳公权篆额,现存陕西户县草堂寺。碑高208cm,宽93cm,碑文楷书,笔笔谨严,清劲潇洒,结构精密,取法欧、柳,乃唐碑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