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38,7-4-1,离娄章句上4-1》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丙申日,二月十三,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
一.杨伯峻先生译说,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别人,可是没管好,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恭敬还不够吗?
二.焦循先生讲解说,能够反问自己的仁爱够不够,说明自己的仁爱“未至邪”。能够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说明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未足邪”。能够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说明自己的恭敬还“未恭邪”。
未至邪,未足邪,未恭邪——一层深似一层,是递进关系。常言说“性相近,习相远”,习惯的力量从“至邪”到“足邪”乃至于“恭邪”,说得太深刻,听得我一身冷汗。对照着反省——我这一身的毛病不就是这么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的吗?曾国藩先生的《冰鉴》开篇第一段讲的就是辨正邪,可见,对于个人素质而言,正邪是首当其冲的要素,但是,正邪之辨也是最被人忽视的无人区,什么意思呢?熟知为不知,自己身上的东西,就算是毛病,熟悉了以后也不会觉得是毛病了。
三.张居正先生讲解说,如果因为爱人不亲而下结论说"不可以恩结",管理别人没有管好而下结论说"不可以德化",礼貌地对待别人而没得到相应的回答而下结论说"不可以诚感",于是只用自足自用之心,薄待天下,而不以自责自修之学厚待其身,这就不是君子之道。张居正先生的讲解提示我,挫折教育对于修身进德的作用有多必要。如果因为受到挫折而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发出“免责声明”,自足自用而薄待天下,这是失德;对待自身最为有益的方式,就是严格要求,这是唯一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
四。南老讲解说,孟子讲给我们三个核心,这三个核心不仅事关天下国家,也事关做人做事,为政之道,为人之道,都需要这三个核心。哪三个核心呢?“爱,治,礼”。针对它们,孟子提出三个方法,就是这篇文章所提出来的“仁,智,敬”。
这三个核心之中,礼是核心的核心——爱人,需要礼;治人,也需要礼。
《论语》“颜渊问仁”。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礼,当仁不让的就是核心枢纽所在。
礼,不仅是核心,作用也很大。颜渊进一步请教”克己复礼“的方法时,孔子教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说,能管理好自己的视、听、言、动,就能实现礼的精神和行为。
礼,仿佛人生道路上的护栏一样,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保护,一则防止堕落邪路,一则不断向前向上。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