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译文:
住了五年,生了两个儿子,跟张镒断绝了音信。妻子倩娘常常思念父母,流着眼泪说道:“我从前不忍辜负您的深情,不顾父女大义跟您私逃。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五年,恩父慈母不能相见。天地之间,有什么脸面立足?”王宙很同情她,就说:“咱们回家去,你不要难过。”于是一起回到衡州。
到了衡州,王宙一个人先到张镒家,为此事认罪道歉。张镒惊异说:“倩娘病在闺房中几年了,你怎么胡说呢?”王宙说:“现在就在船里。”张镒大惊,赶紧派人察看。果然看见倩娘在船里,神色欣喜畅快,询问来人道:“父母亲大人都好吗?”家人十分惊异,急速跑回去报告张镒。屋里的姑娘听了,高兴地起身下地,梳妆打扮,微笑着却不说话,走出去跟船上来的倩娘相迎,一下子合为一体,身上的衣服都重叠在一起了。
家里人因为事情不合正统礼法,便瞒着外边,只是亲戚里有暗中知道的。四十年后,夫妻都去世了。两个儿子都被州郡推荐,考取了明经或进士,官至县丞县尉。
我们这两个作品的比较,就是《幽明录》里面的《庞阿》和陈玄祐的《离魂记》我们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第一虽然在故事题材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属于搜奇记异。这两个作品都是讲的离魂的故事。这个离魂当然是非现实性的情节,这个故事《离魂记》也还是属于志怪,但是写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庞阿》那篇作品里面,它离魂的情节通过作者直接的描写,就告诉了读者。一次她在路上化为烟气而灭,第二次到了家里面又奄然而灭,这个直接就把非现实性的情节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到了《离魂记》把这个虚幻性的情节,隐藏的非常深。他花了比较多的笔墨写倩娘和王宙他们之间的感情,然后是在倩娘来追随王宙,两人私奔到了四川。过了五年的生活,生了两个孩子。这些情节都是按照现实当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来写的。
然后写倩娘思念父母,要回去看父母,这也是现实当中人之常情。写给读者没有一点离奇玄幻的这样一种联想。只有到了故事的最后,就是船上的倩娘和闺中的倩娘两个人相见重合,这个情节的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知道前面跟王宙私奔的那个倩娘,其实是闺中生病的倩娘的魂魄,她的灵魂替相思成病的倩娘,去实现了她的心愿,达到了和王宙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的目的。
这样的一个虚幻性的情节,作者却用非常真实具体和细腻的笔触来展示刻画出来。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我们可以看出跟六朝小说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作者加进去了很多想象的内容,两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所刻画,然后再到了私奔的那样一种场面,两人的对话神态,最后写到的两个倩娘相见的那个场景。
唐代传奇和六朝小说相比,确实在艺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尤其鲁迅所说的作意好奇。在《离魂记》这篇作品里面表现得比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