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32天
原文阅读:
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讲解: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遑遑不安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想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是敢卖弄口舌的,只是厌恶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启发思考:
微生亩到底是谁,具体已不可考。但从他对孔子直呼其名和说话的语气来看,显然是孔子的同时代人或者年长于孔子。他见孔子终日栖栖劳碌,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便问他究竟为什么,言下之意似乎是认定孔子欲以口舌之辩博得什么好处。
对于这样的怀疑、质问,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知道,夫子一向反对“佞”,不喜欢舌辩,但他自己是真的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对人执礼,同时,又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直接回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一语中的,直接命中靶心。“我哪敢做佞人,在人前徒逞口舌之辩呢?我所憎恨的,恰恰是世人的固执。如果自以为隐遁为高,固执地坚持自己避世不用的做法,而以入世用世为浅薄,这种狭隘固陋的看法,也让我非常厌恶。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了在这个乱世,希图说服执政者,要尽力去唤醒之,以拯救民众于水火,尽力争取创造更好时局的机会罢了。”君子立身处世,自有原则、法度,矢志向仁,无关成败顺逆,唯义是从。
“固”是固执己见,难以改变。《论语·子罕》谈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毋”(“绝四”)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学之道。“毋意”是不要凭空想象,胡乱推测。“毋必”是不要刚愎自用,主观武断。“毋固”就是遇事不要钻牛角尖,一成不变往往是死路一条。“毋我”是不要先入为主,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主观主义,不考虑任何客观因素。
孔子回答微生亩的意思就是,我不是要逞口舌之快,而是有些人思想太顽固了!任何事情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主观认识也应该随之而变。
这里,我们顺便温习了一下“子绝四”的内容。“意、必、固、我”这四种毛病是学习的大敌,也会大大局限正确认知的获得,所以孔子提出“四毋”来加以警戒。“四毋”提醒我们,在认知过程中一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防止主观臆断,克服固执己见。
当然,人终究是有思想的动物。同处不良环境,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或逃避,遁世独善;或同流,与世浮沉;或改造,入世图变。人们往往从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动机发心,虽以孔子之圣,亦不免为人所误解。不过,这段对话不也正展示出,人不知夫子,而夫子不愠乎?
对于孔子而言,世态衰败已经是历史现实,虽知世不可救,因源于内心远大志向的驱动,不可为政然可为文,改“救世”为“救文”。担当身前事,不计身后评,正是夫子继续“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信念的选择,方有两千多年来儒学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最后,补充一点对《论语》真实性的感受。《论语》当中不仅记录老师了的精彩言论,也记录了人家对孔子的否定性评论。孔门弟子的记录,并不回避当时人们对自己老师的怀疑、批评,甚至恶意的嘲讽和否定。这说明,他们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下笔忠于信实。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