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朱厚熜是通过张居正“介绍”的。
2005年年末由湖北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开年大戏《万历首辅张居正》拍摄完成,国内引起了一场历史大剧与红色剧谁先上映的争议,最后抗日红色剧播出,而此戏被搁置下来未能上映,直到2010年中央领导班子在常委会上共同观看并推荐给省部级官员观看之后,此剧才在各大卫视频道纷纷上映。上映后全国迎来了一场查贪风,很多贪墨的官员纷纷落马。
关于张居正,历史评说不一。但作为湖北老乡的情怀来讲,我还是觉得认识他是比较荣幸的。大家都知道千古以来,遇到一位能够大刀阔斧改革的官员不易,更是在大明王朝几近灭亡的时候出现这么一位中兴之臣,不仅是皇帝的所需也是老百姓的福音。张居正的确为了老百姓做了很多事,为皇帝也解了不少忧,就其惨烈的结局来看,原因除了是朝代的更迭外,最重要的应该是湖北人的那种历史性格,犟而脆。
湖北人性格中的犟是有名的,喜欢揽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丝毫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湖北人喜欢当先,现在武汉的城市精神就是敢为人先,有记载以来,湖北人的性格就是这样,争强好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是死也要闯闯看,头闯破了也不放弃,这就是湖北人的脆,宁折不弯,还是会弹回来。
张居正就是这样,敢闯,敢与恶势力作斗争,哪怕是皇亲国戚,甚至是皇帝,他也要碰碰,大不了就是人头一颗。无疑,张居正胜了也败了。胜在与李太后和冯保的铁三角关系,败在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该摆在哪。张居正的用人和制衡之术虽然没有奸相严嵩那样高明,但至少不差,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都是他提拔重用的,对于其他党派中可以用的人才他也是花尽心思请过来为朝廷尽力。他对朝廷的功劳是很大的,可以说是功高震主。人一旦到高处就容易不胜寒,轻飘飘的就飞起来了,后期的张居正就是这样,任劳任怨死在岗位上,却得不到皇帝的半点可怜,原因是啥,还不是多管闲事,如果选择功成身退,加上太后的护佑,也许他和冯保不至于倒的这么快。
张居正为官的前期是在嘉靖朝。《万历首辅张居正》这部剧虽然没有明显的描述嘉靖皇帝,但从剧中的语言来看,使我对嘉靖时期中国的国情倍感兴趣,后来观看了《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开始喜欢上了嘉靖皇帝这个人物,直到2013年10月游览湖北钟祥明显陵,才正式确定了他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后来还有朋友说我是个奇葩,竟然拿一个古代人做偶像。张居正在这部剧里面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嘉靖皇帝对这个“小老乡”也是很看好,让其做后来的隆庆皇帝的老师,古代皇帝在给太子选择老师的时候,不仅看学识更看品行,无疑张居正在嘉靖皇帝心中是胜出的。后来在严嵩倒台的事情上,张居正的所作所为无疑也是嘉靖皇帝默许的。
嘉靖皇帝朱厚熜,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湖北钟祥,其父朱佑杬是明宪宗的第四子、明孝宗的异母弟、明武宗的叔叔,成化二十三年到湖北钟祥就藩,为人忠厚,积极上进,热爱生活。可惜寿命不长,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四岁,整个王府的重担被迫压到了不到13岁的世子朱厚熜肩膀上。朱厚熜自小聪明、跟随父王学习文化与管理之道,后来对王府的管理也是井井有条,这之间主要依赖其母蒋王妃和王府长史袁宗皋对其的悉心指导。在管理王府的三年间,他迅速成长了起来。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无子嗣,大臣与太后商议立血脉最近的堂弟朱厚熜为新帝,太后虽不情愿,可也没有办法,毕竟大明江山要人承继。在朱厚熜继位这件事情上,虽然有竞争者,但那些竞争者都对他构不成威胁,原因只有一个,朱厚熜与朱厚照最亲。话说京都派使者去迎接他的时候,害怕半路有人放暗箭刺杀新帝,还把他放在囚车里带回到京都的,这个奇怪的就任法子虽然历史没有注明是哪位高人提出来的,但我想朱厚熜这么有个性的奇人,既然能够走进囚车,也说明这样的做法是他心里默许的,虽然一个15岁的孩子有可能受人摆布,但从后来的大礼仪之争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个“小老乡”还是很倔很犟的。
大礼仪之争是指朱厚照为其父母争名的一场礼仪战争和政治战争,这场战争围绕着“继统”和“继嗣”的礼仪形式,展开了新旧势力政治较量。朱厚照胜了,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照胜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从朱厚照的政治前途来看,这是他必须做的事情。这种狠劲儿奠定了他的政治地位,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里,他给人的印象无疑是高冷而神秘的,而这正是他想展示给别人的人物形象。在这种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倔强性格以及维护自己权利的态度。
壬寅宫变之后,他开始不上朝处理公务,可能是害怕再次受伤,小心脏已经再受不来如此激烈的刺激,他把权利分给了内阁,而自己独享万人之上的权利,在他的眼里,所有人都是棋子。在之后的二十几年中,虽然出现了倭寇横行、农民起义的大事,但还是被平息了。战争即使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根基尚存,朱厚照虽有担心,但依旧破罐破摔,他觉得只要有一息尚存,老子还是大明帝国的掌舵人。
奸相严嵩在嘉靖朝是最嘚瑟的,赚了名也赚了钱,当然这个名在当时是美名,当大官自然有面子,但臭名却在后世昭著。不得不说严嵩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不仅会做皇帝的功课,也能把国家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在他倒台之前朱厚熜是爱他的,这种爱是任何人都插不进来的,虽然有时也会恨他的不知好歹(主要是严嵩有个不懂事的儿子),但还是得依赖他。在古代皇帝中,能够为相没被打倒长达20几年的官员,基本上都能数的出来,可以说严嵩是好样的,嘉靖皇帝也是好样的,这种君臣关系用任何词语都是不能形容的。朱厚熜的平衡术比严嵩和张居正都略胜一筹,不仅因为他是皇帝,更是因为他能把严嵩和其他人捏的紧紧的,普天之下也只有他能做到这样掌握实际的权利顶峰。别人做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开心了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开心了想杀谁便杀谁,只是一句话的事。
有人说他是昏君,浑在胡乱杀人和信奉道教上,当然这种说法是靠谱的,在常人眼中皇帝就该从政、治国,人嘴都是两张皮,上下一哒,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也不犯法,。我想朱厚熜心里也是不想杀人的,既然他想跟他父母争名,就说明他是孝顺的,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这就说他是善良的,一个善良的人怎么会随便杀人呢?杀,肯定有他心目中的道理,至于杀的对不对,我们也不好评论,各有各的角度。前二十年,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民生稳步增长,后二十多年,他虽然不上朝,但是国家依旧正常运转,有人会说,这个时候大明朝的经济在走下坡路,我想说那个时候资本主义刚萌芽,世界经济也有金融风暴,你就能说大明王朝不受影响?
所以光论他是昏君,我不赞同。作为“老乡”,我崇尚的是他的敢为人先与平衡之术。这种敢为人先是一种奋斗精神,不畏强权,不苟不且,勇往直前,正是当下年轻人们所缺的人生观。他的平衡之术又是很多人在挫败后应该学习的立身之本,失败了不要紧,大不了重头再来。当然他的平衡之术主要用在对待人和事上,这种平衡之术的运用,不仅适用于所有人,也适用于所有事,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教中的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