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古人,我们在根本上变得更加富足了。从古代的便盆到如今的智能马桶,从煤油灯到如今的声控灯,从马车到如今的无人驾驶汽车等等。科学发明大大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但仍然无法让人们真正地得到满足,无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漫长的人生岁月对许多人来说是一场苦行,人人常常处于焦虑和倦怠之中,幸福更是难求。
人们可以用科学方式来解决出行困难的问题,那么积极心理学能用什么方法来解救深陷心灵囚牢的人们呢?契克森米哈赖教授指出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幸福,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幸福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幸福并非瞬间发生,与超经验的东西无关,与外在的目标实现无关;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要想实现幸福这个人生终极目标,并不是存心去找就能找的,也不存在“终点”的含义,不是到达了这个终点就可以保持永恒的幸福了。幸福无法直接追求,也不存在界限。人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感到幸福。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是我们在朝着山顶努力攀登时沿途的风景,这条通往幸福之巅的路径就从控制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