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7 #day497# 日更 我是洁哥,把根扎在土里让叶自由生长,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梦桨】期待陪伴大家更多。
无论一个人人品如何,只要让他接二连三地做决定,大脑都会疲劳。
这是我感觉最近为什么什么事都没做,却觉得很疲惫的原因吧。
科学家们做了很多相关的实验,最后得出假设,这种决策疲劳在橄榄球比赛中会使四分卫判断迟钝,在深夜会引起首席财务官出现轻浮行为。
决策疲劳会损害每个人的判断力,不论是老板还是下属,穷人还是富人。事实上,这给穷人带来的危害更大。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决策疲劳的存在,研究人员也才刚刚开始了解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怎样消除不良影响。
决策疲劳解释了为什么明理之人也会对同事和家人发脾气,会无节制地买衣物和垃圾食品,以及无法抵制各类促销活动。
不管你多努力想让自己变得理性、高尚,接二连三的决策过程也会让你付出生理上的代价。这跟传统的身体疲劳不一样,因为你根本意识不到你的心智能量已经减少。
一天中做出的决定越多,这种能量就损耗的越多,最终你的大脑会开始寻找捷径。通常有两种捷径,其中一个就是跟着感觉走,不再花精力思考后果(没关系,就把这张照片发微博吧,也不会有什么后果)。
另一个捷径就是:什么都不做。与其在决策过程中挣扎,宁可不做决定。
决策疲劳是研究““自我耗竭”现象时的最新发现,“自我耗竭”这一术语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麦斯特根据弗洛伊德的假说提出的。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与传送能量的心理活动有关。
决策过程能消耗人的意志力,但是哪个阶段消耗最多?
为了得到答案,科学家们做了不少假设也推翻过很多理论,鲍麦斯特说:“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是人类的特点,因为人类总是面临各种选择,而选择的状态是有起伏的。”
他的研究表明,自控能力强的人会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保存意志力。
他们不会安排一个接一个、无休止的会议,也避免去自助餐厅。
他们养成了消除决定带来的心理负担的习惯。
他们不会在早上才决定自己是否要去锻炼,而会跟朋友约好定期运动。
他们不指望靠意志力支撑自己一整天精力充沛,而会保存意志力,以备不时之需。
鲍麦斯特指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在得不到充分休息或者体内葡萄糖含量低时,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正因为如此,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下午四点钟重组公司,也不会在餐前鸡尾酒的时间许下重大的诺言。如果下午必须要做决定,他们也知道决不能空着肚子。
鲍麦斯特说:“最好的决策者,正是那些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相信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