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中午,是我们大地幼儿园的老师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时间,这周我们做了一次团体沙盘。
本次沙盘活动的主题是“端午节”,我负责一个组,让大家各自去拿三个代表端午节的沙具。我自己拿了一个粽子,一艘船,一盘精美的粿品,粿上还有红点,让我想起节日拜拜的供品。
很多人拿了粽子,有人拿艾草,有人拿酒菜,还有人拿了一张床。由于疫情影响,这个节日大家都没有回家。应景似的买了艾草来辟邪,吃了粽子,然后蒙头睡觉。拿了酒菜的老师回忆起往年过节,一家人出去外面吃饭,爸爸喝了酒,情绪激动,话特别多的样子。
我小时候,粽子对我们来说是奢侈品。记得第一次吃到粽子,是妈妈在单位分到一个,舍不得吃带回家让大家每人吃一角。印象中粽子特别美味,以至于读师范时,校区在华新小学,旁边有市场,每次上美术课要连续画几节课的素描,中间都会跑出去吃个粽子再回来继续画画,百吃不厌。感念妈妈单位当年发粽子的善意,在我有了一定能力之后,我们龙湖少儿服务中心和大地幼儿园的老师,每年端午都会收到我送的两包粽子。
拿的船,是代表龙舟。我长这么大,除了电视上,从来没有去现场看过划龙舟。上学之外的时间,我爸会组织我们做手工补贴家用,不让我们出去玩。久而久之,我也不喜欢玩了,不会玩,后来也觉得没什么好玩。看到大家跳绳,扔沙包,挑雪条枝,因为不会所以不敢过去参加。后来读师范是住宿舍,不用做手工了,大家下跳棋、打扑克,我也不想参加,水平太差。有一次,一个朋友听说附近农村有赛龙舟,特意来带了女儿过去,我还觉得有点奇怪,觉得他们真有闲工夫,我最大的娱乐是看书和劳动。
那盘粿品,让我联想到传统节日的拜拜。小时候,父母追随传统逢节必拜。却因为经济拮据,节日既要花钱,又要花精力做准备,而心情不好。我印象中,我爸每一个节日都有情绪,骂人打孩子,家里一片愁云惨雾。后来成家了,婆婆拜拜很虔诚,好在不会有脾气,我偶尔过去应付一下。搬家后,自己能当家做主,立刻把拜拜这件事停止了。明明不舒服,却还要继续做,不是傻子是什么。敢于改变,也是智慧。
我不反对拜拜,是不喜欢那个准备拜拜的过程,也讨厌处理拜拜后的食物,吃不完,浪费也心疼。
我们的老师感叹现在的节日味道淡了,过去她们在老家,节日可以吃大餐、放鞭炮、疯玩,大人不会制止,这个氛围让她们很怀念。
我的节日味道里,有贫穷的焦虑,有吵架的凶气,有挨骂挨打哭过的眼泪。记忆里虽然有一角香甜的粽子,还是觉得节日简单点好。吃个粽子,睡个午觉,起床喝杯功夫茶,正好。
喧闹的酒桌,龙舟的锣鼓,是一些人的美好回忆,却与我无关。
节日味道,也有酸甜苦辣,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