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今天的题目有些“鸡冻”。原因无他,又被一篇陈年鸡精文恶心了一把。
下午收拾家,在书柜中找出一大捆初中时的杂志。收拾累了随手抽出一本《读者》翻看。此时,目录中一篇被我用钢笔划住的文章映入眼帘——《养成一个好习惯,你只需21天》。现在仍记得那时看到这篇文章的狂喜,再对比这十几年来自己的亲身检验,感触尤深。
那时中考要考体育,我印象里自己最怵的是1000米长跑。所以从一上初三起就坚持每天晨跑1000米,要是那时有微信,我想大多数面临中考问题的学子都是晨跑达人。考试是应付过去了,可是跑步的习惯真没养成。再说学英语,高中时有段时间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读写计划并每天坚持,结果跟跑步一样,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持续下来。再比如读书,我爱书,可参加工作后藏书的增加速度远远大于自己读书的速度,期间我也用过各种激励法改善这种状况,可效果不明显。
上边这几个跨越十几年的例子,每一个我的执行都远远大于21天,但结果都一样,没能坚持下来,究其原因,还得从“21天”的源头找起。
养成习惯需要21天这个说法源自美国整容医生马尔茨写的一本书《心理控制术》。书里写到,马尔茨通过观察发现,整容后的人需要21天来适应他们的新面貌,而截肢病人出现“肢幻”体验往往也需要21天才能消退。书里面记录的例子所表述的本来只是习惯某种变化,并非养成一个习惯。
那实际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呢?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相关实验:他们招募了96名对养成新习惯感兴趣的志愿者,让他们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看有多少人能形成习惯。
最后经统计,用时最短的参与者仅用18天就养成一个习惯,用时最长的直到第84天都没有养成习惯。然后科学家们继续研究这些到最后都没有养成习惯的志愿者,最后发现最慢的耗时170天才能养成习惯。最后研究者们还顺手算了养成习惯的平均天数——66天。
但这个实验仍然不是很准确,因为实验内容是让志愿者养成一些平时生活中有益健康的小习惯,比如每天坚持喝8杯水,晚餐后散步等等。如果遇到我在上边提到的那些较难的习惯,绝对不是66天能搞定的。所以,养成习惯这件事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难。
为什么养成一个习惯这么难?
习惯之所以称为习惯,就是我们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去执行的能力。就像我自己的经历,每天晨跑、学英语之所以没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渴望轻松的动机在与意志力的博弈中最终占据上风,所以习惯的养成就是本能动机与意志力拉扯的过程。
我们平时刻意养成某种好习惯时往往喜欢用天作单位来衡量,但是一旦达到你所要求的目标天数,动机就变成零,剩下就只能靠意志力来维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的子弹也逐渐耗尽,这就造成了常见的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所以归根结底,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靠得还是动机耗尽之后的意志力。
现在想想那时的“21天习惯养成法”之所以能流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作者给大众提供了“21”这个很短的时间,给人一种养成习惯很容易的幻觉。其实,世间哪有这种一蹴而就的好事,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是人人都是活字典,世上没有失败者啦?
你要是问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更容易养成一个好习惯,我无法告诉你,因为我自己也被这样那样的问题所困扰。但有一条:不断重复是个很好的窍门。不要考虑天数,把动机的消耗降到最低,只需不断重复,大家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