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生活与教育》P75—85
摘抄:
1,自然科学是开向理想世界去的特别快车。
2,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3,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事业能力的长进。
4,读书,做事,做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教师应该有教育的信仰,有教育的信心。
6,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
感受:
读到陶行知说小学阶段是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名,不要利。对学生这样的教育目的,与2022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目标,必备品格不谋而合。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能提出这么远见的思想?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一个具备真善美品格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是受欢迎的。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善良的心灵去关爱他人,以美的眼光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我知道我今天通过简单的阅读并没有学懂弄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发现自己对他的教育思想,是一无所知。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走向他,并朝着他心中的“爱”而改变。这一切无法阻止我做一个先生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于我而言,陶行知教育思想,我“若能取得一瓢,便可饮用千年”。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品格培养。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去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成为具备必备品格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