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冥想15分钟
中午冥想20分钟
今日聊聊我的婆婆
婆婆今年63岁,公公71岁,公公和婆婆结婚时已经30岁了在那个年代30岁应该是很大的年龄,公公家特别穷所以能娶到媳妇实属不易。
婚后婆婆生育一男一女,因为公公勤劳能干再加上有商业头脑,家境条件从村里的贫困户慢慢地成为了第一个买电视机,第一个买缝纫机的全村首富。
我和先生结婚后,先生也继承了公公的性格,从摆地摊开始慢慢地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我们两个从未依赖过父母,我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先生做自己的事业,两个儿子从小到大由我和阿姨带大,先生认为公公婆婆不帮忙带孩子很正常,更何况我也不同意公婆带孩子,他们特别想照顾孙子被我婉拒了。
曾经的我特别不喜欢婆婆,觉得她不认识字,没有文化而且也不喜欢跟其他人聊天说话,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她的眼里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聪明的婆婆对待媳妇比儿子好,起码表面上如此,我的婆婆永远是表里如一。
这曾经让我很不舒服甚至可以称之为痛苦,如今走过那段痛苦后生发出了更多的感恩。
有一句话说谁痛苦谁改变,既然是我痛苦所以我就要去改变,改变的前提首先要找到痛苦的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冥想内观,我看到了痛苦的源头是,我想得到婆婆的爱。
每当看到她对我的儿子太好时,巨大的恐惧笼罩在内心深处,我担心她会夺走儿子对我的爱。
当我看到这一点时,开始觉察,对婆婆爱的需求也是对妈妈爱的需求,如果我的母亲都不能给我,我想要的爱,更何况这个没有生养我的人呢。
我能像爱我的父母一样爱她吗?如果不能,就不要要求婆婆像爱她儿子一样爱我,否则这对她是不公平的。
自爱是自己本来就是值得被爱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爱,爱是需要自己给予自己的而不是通过别人给予的,有时候会觉得这句话很笼统空洞,首先你要明白,不被爱这个信念是自己出生的时候就有的吗?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是爱的结晶,从最初我们都是爱的产物,只是后天我们从身边的养育者哪儿感受到了不被爱的这个信念。
哪些养育我们的人不爱我们吗?如果不爱,那么他们养我们干嘛呢为了养育孩子他们付出了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他们只是被自己的无意识限制住了而已,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给不了,也许他们没有被爱过或者他们没有学习过怎么去爱,他们生活的年代肯定没有我们现在的资源,所以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清楚。
就如同一个人喜欢吃榴莲,另一个人不喜欢,难道是这个榴莲的错误吗?当然不是啊所以不被别人喜欢和爱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些,一切也许都放下了,也不会再用别人的眼光惩罚自己了。
想到这些我对婆婆的愤怒释然了,愤怒的底层是受伤,受伤的底层是渴望,是对爱的渴望。爱自己就是想像自己本自具足,独一无二,前无此人,后无来者,念宇宙之浩瀚,吾欣喜而涕下,宇宙想让我们成为人而存在,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和肯定。
如今我十分感谢婆婆,是她的教养方式让先生成为了一个乐观,自信的人,无论情况多么糟糕,先生总是认为自己是可以的。他说,从小她的妈妈无论何时都十分信任他给予他力量。
先生说:小时候书包丢了无数次,妈妈从来没有吵过他。
先生说:每次放学回家父母十分忙碌,即使这样,妈妈也会给他们做好饭菜对他们照顾的很好。
先生说:高考成绩出来时很不理想,妈妈说没事,只要能上个学就行,上不了咱们就在家做生意,正好家里也需要你把生意做大。
先生说:大学时刚买的新手机丢了,妈妈说丢了就丢了,咱们再买一个,只要你心里别难受就行。
先生说:大学毕业时他要摆地摊,父母说别被骗了就行,需要多少钱都支持你。
婆婆公公无条件的支持和做事方式,让先生具备了很多健康的品格,才有了今天的事业成果。
我想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养育方式,养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创造结果。
谢谢婆婆所给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