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最近的自己怠惰了,觉得自己有点不思求进了,觉得自己有点才思枯竭了,那么,就来读书吧。读书,能让自己生活丰富充实;读书,能点燃自己的智慧;读书,更能让自己与智者共鸣(呀,不谋而合呢),让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哦,原来如此啊),让自己的思维高度不断提升(耶,又学到一招)……
第二次打开《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接着看第1辑第二章“中小学课堂平等的学习权”,深切地感慨静静博士的真智慧、真实践!教育,是全社会的热点,教育公平,是一个关乎民心民意的大事情!教育公平分为三个阶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微观领域去践行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公平,那就是:学生再其所生活的学校和课堂中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权。
目前小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课堂中过于侧重“教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历程;2.学生对于班级治理和教学缺少决策权和参与度;3.学生之间关系不平等,难以获得平等的学习权;4.学生的个性特征易被忽视,多元需求难以得到回应。针对以上的问题,静静博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1.营造温暖、润泽的倾听关系:彼此平等;2.创设公平共赢的学习机会:均等机会;3.追求高品质的真实学习。
倾听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比较安定、沉稳的倾听关系。需要告知学生一些具体方法、共同遵守的约定,需要通过午会班会开展讨论“什么是倾听”“如何能够做到倾听”等,需要分阶段实施,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带领学生对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评价,小学生,更需要从具体的行为开始训练、强化。
倾听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榜样示范,内心谦逊专注,专注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无旁骛;需要教师理解和接纳每一位学生,无论富有、贫穷,无论守规、无纪,无论漂亮、平凡,给予他们平等、爱、归属和信任。(佐藤学说:教师专业中有七成是对儿童不折不扣的接纳和尊重。)
倾听关系的建立需要构建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彼此互学的关系网络,需要形成学生自主自治的班级和学校文化。让学生之间的互学从对答案、补缺漏到互相提问、重新发现,通过协同关系、话语网络将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些比较外显的行动开始引导,比如说彼此微笑、握手、给对方点赞、一起做游戏等,感受伙伴的温暖和关怀。学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互相学习的环节,了解对方不同的想法、分享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能主动求助、提供帮助、共同探索。与此同时,将这样的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学校参与之中,久而久之,自主自治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促使学生能民主参与到班级生活、学校生活,乃至社会生活。
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本学期听过的两节“学习共同体”课堂——《通过网格来估测》同课异构。小张老师通过介绍自己,让学生捕捉张老师的特点,来拉近与首次接触的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课堂教学环境的安全感(借班上课)。之后,通过让学生尝试估测人数,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交流一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让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解题阻碍,再通过伙伴之间的互助以及教师的引导,解决这些问题,攻克的难题,提炼出估测的知识要点,比较好地保障了课堂中学生地学习权。相反,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则恰恰反映了课堂中过于侧重“教授”过程,教师引导过度,学生自主思考不足,体现不出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特质,需要进一步去营造学习环境、培养倾听关系,设计高品质的学生真实学习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