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董文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
“轴对称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三年级新增的一个内容,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中常用的概念,生活中对称的东西很多,我们经常会看到图形的对称美。
本节课的教学以“美”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美、探索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丰富的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性质,同时在感受美的同时运用轴对称的特殊性创造美,并体验到创造的愉悦。
1.欣赏中感知美
教师出示了两组图片。一组对称图片(天安门、故宫、京剧脸谱、民间各种剪纸)学生跟随音乐在欣赏中感受美。接着出示一组不对称图片,学生对比后初步感知两类图形的区别,唤起对两类图形本质不同的直觉,在欣赏对称图形美的同时产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中发现美。
对于“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议一议、画一画、试一试、剪一剪,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美术课做手工的经验,动手尝试,相互启发,“为什么直接剪不行?”“为什么要先对折?”“在哪儿画?”“怎么剪?”在剪图形的过程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而了解什么是对称轴。
3.生活中寻找美。
“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探究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不断验证,体悟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4.活动中创造美。
方格图中都只给出两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图形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再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画出它的另一半。把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心中。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各学科之间要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通过营造美的氛围,欣赏美的成果,创造美的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进而学生才有了“数学的世界真可谓绚丽无比,我很喜欢数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