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腊月二十八。小主人回家。她的老父亲接回来时,已是晚间。我提前给做好了羊杂。回家虽晚,旅途也劳顿,可她饭后,还是用了几小时,把屋内外的对联、挂饰都贴了,第二天就是年,还有活儿赶着。
我们的年,就从小主人回来的这一天算起吧。女儿贴了她买回来的故宫对联,我拍了照看时,里面竟然涵了我的名字。说与父女俩听,他们一看,也甚是惊奇。哪有这么巧的事?有缘遇见。
故宫对联,丰富有趣,除了大对联,里面有御膳房、上书房、五福堂等,有精致的红包、小对联、财神、贴纸,有清各代皇帝的“福”字手迹等等。每年都是不同的,给人惊喜的大礼包,应有尽有。
岁除。也就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年没有三十。早上七点多,友人就给我们送了鱼来,取“连年有余(鱼)”之寓意,为此我们很感动。感谢他的用心,我们也回了他两瓶老同学的纯粮酿制美酒,也祝他接下来的新日子,日日醇美甘甜吧。
一条很大的鱼,和三哥三嫂分了吃。幸福和喜悦,从来都是越分享越多。这个年,这座城,大家庭里只有我们和三哥三嫂,他们今年没在京城过。大哥、二哥、姐姐都在另一座城。三哥三嫂让我们过去一起吃,年前累了,我们为多点时间歇着,还是决定各自在家做了吃。中午我们都吃鱼,一起迎接富足有余的来年吧。
年的中午餐虽简单,我却也是用了心。不仅有鱼,也取了些之前炖好的五花肉勾土鸡出来。同时做了糕,用我自己的微波炉蒸糕做法,前后只用不到 10 分钟即好,速成又好吃。鸡肉汤蘸素糕,也是我们当地的一道美味。只要原汁原味的肉里的鸡汤,里面不再加其它食材,要不然美味会减半。记得母亲在时,每年三十中午总要吃糕,我想是取自“步步登高(糕)”之意吧?这里面蕴含了她美好的期盼,愿大家族里,所有的家庭成员,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夜饭,依然是小主人安排。她的老父亲老母亲的主旨是,越简单越好。人少,根本吃不了多少,不必为此整得太累。口味也主打一个清淡,家里备了的各种熟肉食,基本没有上桌,只弄了一个中午剩的五花肉勾土鸡和一点酱牛肉加几片肘子肉。
每年除夕,总要在楼门口垒个旺火。这个传统习俗,我延续了下来。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轮旺火是最有仪式感的事了。
升腾的焰火,道不尽的喜气安稳,迎来新一年的瑞气、吉祥和好运,福旺财旺,祈盼来年家庭、事业兴旺发达,日子红红火火。
正月初一。辞别旧年,迎接新日子,凌晨 2 点多才休息。初一早上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回婆婆家的东西,够累的。这一年年那一天没有回去村里,每年早上回去,因男主人除夕单位事多,晚间还得赶回来。时间太赶了,今年身体不给力不能太劳累,于是决定了初一回去过年。
初一中午,也是同学小聚的好时光。很遗憾,和我的行程冲突了,我没能够参加。这一年相聚不在酒店,在老同学的酒厂。张罗宴请的老同学,亲自买了食材,吃食全部是自己做,提前烹饪好了一部分,去酒厂再做一部分。这么,让远道回来的故人,更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小聚,多么让人期待,我且还是筹备小组成员。可还是无法前往参加了。
村里,让人松弛的地方。每次回去,不管哪一季,我都要上了山头,鸟瞰山周围美景,也可以远眺苍茫的远方。冬日里,乡村更宁静了,户外鲜少见人走动,只看到每家门口都停着车。在外的孩子们,都回家团聚了。春节,本来就是一个大团圆的节日。可村里人口急剧减少,居住的人很少了,过去那种三五成群走街串巷的场景,早已不复在了。
冬日的乡村,鸟类也明显少了,成群结队的麻雀最多,一片一片起起落落,它们或在觅食,或在树上休息。喜鹊是单独行动,它们停在枝头的叫声,可以判断出是它们。也偶有一两声羊咩犬吠。虽是过年,热闹也是远不如夏天的。
大山里,从春天来临时,一直到秋天,百鸟欢鸣,入耳的都是美妙动听的歌声,它们的旋律各不一样,再夹杂了各种好听的虫鸣声。这些都是这个尘世间最天籁动人的声音。冬天来了时,这个尘世间的万事万物,大都沉寂了。
马不停蹄。初一晚间还得返回,这一年初一,在楼下也轮了旺火,这也成了牵挂。沿途,看见黄河的支流——浑河,有河水在汩汩流淌着,这是很少见的事,这可是数九寒天啊。真是一个地道的暖冬。
年前忙晕了,除夕、初一两个旺火,买了一个旺火帽,想起初一的旺火还没有帽子戴,还是想补上。从村里归返后,那个满大街地找啊,还算幸运,终是买到了,可太小、太粗制滥造,但有,总比没有强。因为旺火大,买回家后,我又重新剪了一遍,旺火帽瞬间变大、变美了起来。让旺火有了最美的妆容,心才算安了下来。
晚饭依然是小主人准备,初一晚饭,还算是年夜饭。我别说做了,吃都没力气了。发了朋友圈,说有累到如我这般的吗?回复都是:累趴了。过年,真是有点消耗人。
只想好好休息。初一夜,点燃旺火后,早早就睡了。这一天的旺火,是接财神。且祝新的一年,我们都能财源广进吧。虽有点俗,但这真是我内心很重要的美好祈愿之一。
人穿行在红尘烟火中,就得识烟火,银子、米和面,都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活在真空中,有了它们,才有了谈其它的资本,包括诗和远方。
年初二。妥妥睡了个大懒觉,修复劳顿了的身体。饭开始变很简单了,中午只做了饺子,凉拌了闺蜜给亲自泡制的绿豆芽。再没有备其它的吃食。一家人只吃了 22 个饺子。其实年,人们腹胃饱满,根本吃不动了,你是不是也如我这般?
饺子是北方过年必吃的吃食。记得母亲在时,年初一到初五,一定要每天吃一顿饺子。初七是“人日”,包括正月十五,还要各吃一顿饺子。只记得初一叫“揣元宝”,初五叫过“破五”,初二到初四 ,我也不得而知其寓意了。虽然当年物质都不是很丰足,哪怕肉少菜多的馅,这些日子里,家家户户,饺子一定是要吃的。
初二下午。苗先生要领我们去南湖、黄河一遛湾一带转转,放放风接接地气。那里有冰场,是每年过年时的人气聚集地。我选择了在家里休息,继续休养生息。老父亲有时间专门陪女儿,很不易。陪伴家人,该是这个尘世间最有意义的事了。
年初三。早上父女俩商量说,要到另一座城去玩,我还是选择不走,充分地休养生息,是为了这一年更好地出行。苗先生点菜,说要吃了我做的大骨头烩酸菜,中午休息一会儿,父女俩再启程。离小主人返京上班越来越近了,她的父亲一口气给排了之后几天的食谱,最简单却最滋养人的家常饭将一一登场,此父亲,家里的小事,可是从来不操心的,父母的心啊。
这一年的烟花炮竹,少多了,只零零星星传入耳际,和前些年的声势浩大根本没法比,女儿说,之前看春晚,都被炮声干扰得听不到。从去年开始就减少了,今年从听觉上判断,大概又腰斩。大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人们都不敢乱花钱,节俭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家里花开满园,香味四溢,让这个年蓬荜生辉。年前百合花开了,接着水仙也初绽,风信子🪻孕育了花骨朵。到年时,它们全都开了。
年初三,花开到了高潮,满家氤氲着它们的香息。它们很给力,真是这个春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算是彼此没有辜负,我与花相看两不厌,如此美好的相逢真不易,当珍惜。
自从它们来家,家里的其它花木,统统失宠了。它们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喜,我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它们,给它们水分滋养,给它们沐浴阳光,把它们每日最好的状态记录下来。
年渐渐远去,我们用镜头和文字一一记录下了这般般美好,他年翻出,感动和芬芳会溢满了我们的心间。愿我们新的一年,日日有期盼,日日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