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于我是消遣是享受是放松更是心灵的欢愉。
晨起,每天在读书群里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目曾经是我必备的功课。每天分享一本书缘起于2021年2月7号的那一天,到2021年9月26号为止我惊讶地发现已有200余天。近些年读自己愿读的书有90余本了吗?我后悔为什么在曾经的那些年在市图书馆借阅后没有记下关于它们的只言片语,只是在记忆拐角的某个角落将某些书名重新捡起,告诉自己我曾经与它们一起走过一段时光有过片刻短暂的记忆。
今天,站在此地回溯那些与书籍打交道的过往……
曾经,我将自己的精神追求投射在鞍山市图书馆,把它作为载体,以每月平均四本的阅读量充实自我,那次偶然走进铁东区图书馆更让我如醉如痴地走进了莫言先生的精神世界……
读书,何尝不是一场穿越精神的漫游?
2019年的暑期我和书友们在成都参加了一场读书者的盛会,7月24日的那个清晨,仰慕已久的李镇西老师就那么翩然伫立在第五届《教师博览》的读书论坛上,当我真正抬头仰视眼前这样一位面容和善、身材瘦削的长者时,当他平和淡定从容地倾吐出他深邃的教育思想和独到的教育见解时,我再次深刻体悟到了“阅读的力量”。心仪李镇西先生是在二十余年前的报刊杂志上,感同身受的语文教学案例让他成为我未曾谋面的教学教法老师。
群贤毕集的盛会给我的触动很大,他们中的很多教育同仁每天在家庭与学校这两个教育现场实践思考并记录着,出书、开个人公众号,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已将阅读内化于自己的生命的自觉,将写作作为自己生存的方式。 想想我……只为在曾经的《铁西教育》上发表小文而沾沾自喜,为曾经的工作单位写下一首校歌歌词而满足,为在《江西教育》上留痕而心生波澜。
有时,走在学校安静的楼道中,我在想:有人已在我这个年龄职业倦怠,为什么我还乐在其中?只因读书让我意识到:自身的空白得以填充,世界的秘密得以窥探。在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自律性很强的语文届教育同仁,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付出让我更敬佩更感念更折服……在微信读书上《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听《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这些精神的领跑者让我感喟……
这些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的引领随着我们区“读书群”的建立而更鲜活,更感性。
这是怎样的一个群?
有喜悦大家分享!
铁西区足球队冲入国家级赛事,艳凤老师在公众号上分享的视频……
回望来时路,原来你我都在“铁西教育读书联合体”里!
那位叫“泽”的朋友在年初发的“经典晨语”,姬小明老师每天早起的实时天气预报直播……
那位叫做顺溜儿的老师定期分享的家校心理课程:“幸福树让爱住我家”---曹禄虹、付玉斌、杨青、李宏霞、王茜、付艳红……杨东科长的努力加油的铁拳……哦!原来你们都在这里。
辛宇老师说李志欣校长发的每个公众号链接她都有看,尽管她还没有机会亲临导师的身边聆听指教,但这每天用心品读的坚持就会滋养心灵的富足。“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辛宇老师每有心理课程的链接就转发的行动正践行了李志欣校长倡导的“全学习”理念。
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在“铁西教育读书联合体”里有慈悲和智慧,更有向往高超境界的诉求。
郑晓赓老师感念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说:“愿我们都能历经风雨,仍能笑着奔跑。教育之路也如此!”
读李艳秋的《雪后随笔》是工作余暇后的惊艳惊喜的调剂。那一夜静静的落雪,让艳秋老师在笔端倾诉着晶莹剔透的关于雪的掌故,还有那冰雪般灵魂至纯的人格……是啊,读书群中这些闪亮的文字,如一缕晨光,于暗夜将近时带给我们温柔的希望;如一泓清泉,于枯燥生活里滋润我们寻梦的心田。
苏堤春晓老师的点赞,李斌大姐和马蕾老师定期分享的“经典晨语”,她们用心记录感悟,用心记录生活。我们共读、个读,交流分享着,这一股“经典晨语”的清流就这样潺潺地静静地流淌着,它让我在晨起片刻的动态刷屏中寻找到智慧的芳草地。
当然,最给我们鼓舞的是李志欣校长的引领指导和推进,他的思想精华的点滴,他的教育前行路上收获的幸福和喜悦,总是在恰当的时刻将我们的心灵打开,将我们的交流打开,将我们的关系打开,将我们的思想打开。尤记疫情期间李校长面对全国教育工作者开设的公益直播课,更难忘铁西实验学校“四方缘”读写团队定期在cctalk线上分享读书心得时李校长的悉心指教。
那个夜晚想看点儿有营养的东西,深夜点开张局长多日前发过的那个叫赵旭的高中语文老师有情怀的视频演讲,并深深体味着张颖局长的良苦用心:她希望我们为人师者做个情感饱满、姿态舒展的老师,她希望我们脚踏实地真正走心地将个人发展、学校愿景和社会需求相契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在《给教师的信》中曾说:”每天坚持记录最少一千字,坚持十年,你就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汲取着互动交流中的正能量!
刘国涛发布的铁西区党建新篇,
张印威的默默关注和点赞,
张局长力荐的《嗝嗝老师》,
赵勇杰老师科学探究公众号的推荐……
这是一个清净的世界,这是一片清凉的所在。
琼宇、周影、晓欧、田宇波、黎明冯宇、实验耀元、延兵、活动中心田金玉,共同小学琼宇,黎明冯宇,正是这涓涓溪流终将汇成聚思广益的“铁西教育读书联合体”的一片海!
后来,我在全国“句读联盟七色阅读工作坊”两次交流分享;后来,我参加“大夏书系”的读书打卡活动;后来,我的随笔在“学习强国”上留痕;后来,我的文章有幸收入李志欣校长的《成就每一个人----“全学习”教育模式创新实践》中。2021年5月14日我参加了“中国一日”的写作中,用文字记录中国教师的点滴成长。刚刚,参加了鞍山好书推荐官的好书直播推荐。
尽管忙碌,但极其享受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命题……目的都是指向对人的浸润和熏陶。
随即,推荐学生的文章在“学习强国“上发表;随即,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作文大赛并获得特等奖。随即,带着学生录制“鞍山最美读书声”,这个最美不单纯指音色美,能积极投入参与活动的热情本身就是美。
今天和学生因着学写读后感谈起了《傅雷家书》。“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就这样回味在心间。师生相处的三年给对方最真诚的帮助,当我们隔着时间的长河回眸回溯,我们会发现那些因并肩攻克的难关而存留的苦累在若干年后都化作了甘甜,不论是功成名就还是平凡闲淡,只要曾经付出总有希望的曙光在前头!有时它姗姗来迟,有时它近在咫尺。只要给孩子们成长的时间相陪相伴……
在校图书馆捧起一本书,教育理想、教师境界、教育情怀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看着兴趣班的小可爱们在静静展读,知道这样的精神底子的滋养对成就孩子们的一生该有多重要。叶澜教授曾说“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我们的图书馆就这样给我们提供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契机。
当考试不再是指挥棒,我们的孩子会极其享受和老师交流心得的过程,期待着……
曾经,我们也是那个为了前途拼搏的少年,今天,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去助力当下的爱徒:身心健康指导,生活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生涯规划指导……
回顾我们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我们发现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往往都不是慢慢发生的,而是有着明确的时空标点:高考、国考、毕业入职、结婚日……那些特殊的日子,便决定了我们之前所有的缓冲准备究竟是否有意义。
“教师工作平淡得如同一首波澜不惊的夜曲;琐碎得如同秋天绵绵不绝的细雨;纯洁得如同天边那抹洁白无瑕的云朵;快乐得如同得到珍馐的孩子。”21世纪新时代,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国家“万人计划”更促进我们潜心问道的同时也要注重关注跟社会的和谐统一。
按照《鞍山市铁西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我们铁西教育人更应激趣立志,和谐扬长,立足课堂,家校互助。师生彼此找到自身的能力增长点、目标导行点、任务驱动点,先从实现小目标起步,起初只是一点点:一次成功的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或教学研讨;一篇满意的论文或教学随笔;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一次精彩的交流分享……
站在讲台前,我们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命运。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当师生的身心都浸入书香时,考分就是时间给我们的额外的奖赏。
教师先要完成自我启蒙,再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真正的人类文明成果的滋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丰富自己:练内功、塑形象、修养心境,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各行各业的高阶思维做好充足的准备。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站上三尺讲台,我们就在影响着未来。只希望有志读书的我可以改变自我进而建筑学生生命的课堂!
“自养为主,外铄为辅”。读书贵在“有志”,更贵在“有恒”。大环境的浸染与熏陶,外部的影响和督促,学校与教研组的助力与推动,让我在“刻意”与“非刻意”之间追求精神的漫游!
那么,怎样才能历练自我?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打开手机,读书群中《活得有趣才不会老去》的书名入脑入心,在人到中年这样一个年纪,看到这样的书名心中还是熨帖的。“在人的一生中,大脑会持续不断地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不论年龄。”这样的科学研究成果更是坚定了我对书籍的痴迷。
崭新的一年,我用知识迎接希望、静候春天。我挥舞着手中的魔法棒,让课堂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沉思随启。我们师生尽量不辜负宝贵的时光,时光也以温柔推我在前行的路上助力奔跑。
前行路上我所遇到的困难都化作了成长,我所付出的点滴只为让教育变得更美好!为了线上那节《紫藤萝瀑布》的公开课,我反复打磨了无数遍,耗时962分钟,化作一位匠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牢牢守住教育生命的底线----匠心师者,师者担当就是我对发掘自我潜能理解的意义所在!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共事切磋的新老书友终将呼之欲出,铁西读书的春芽已然舒展梦醒。
淬炼成匠,采撷丰盈, 浸润自我,向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