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报刊文摘》中看到这样一篇言论,基层“闲人”太多?多点正向激励提振士气,感慨多多。文中为基层五种闲人画像 :上推下卸的“二传手”, 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得过且过的“隐形人”,有苦难言的“背锅侠”,徒劳无功的“大头兵”。
笔者认为不仅仅是需要激励提振士气 ,还要机制体制的完善,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现实生活中,这五种闲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机制体制问题是制度的缺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在作祟。现在有的地方任用干部一刀切,无论你工作能力有多大,只要年龄临界了就升迁无望,有的单位甚至为了实现干部年轻化比例,将年龄一再缩小。所以才有船到码头车到 站的“老前辈”,还有的单位讲究其第一学历。将一些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隔在线外。完全违背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精神。
笔者认为,虽然现在提倡 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但也要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人才队伍结构作出科学的安排,不然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特别是对那些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就是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再说,上推下卸的“二传手”,现实生活,只有不干事的人才能没有错误。 只要做事情,就会出错,出错误就得挨板子。所以很多事情上行下效,出现了各种文件一大堆,一级一级向下推,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这就需要区分工作中出现错误的类型,对于那些热心办错事的干部,提高容错率,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粗暴问责,让他们放下包袱,努力工作。
得过且过的“隐形人”,这种人玩世不恭,一些刚进来就没有太高工作追求 和理想抱负,有的家庭条件好,没吃过苦受过累,更缺乏社会历练,他们不求实现多大的人生价值, 对荣誉、成绩也看得很淡。认为一些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肉食者谋之”是当官们的事情。这不仅是信仰动摇信念失真的具体表现,也是管理部门能力不足的体现。
一个单位事业的发展要靠制度、要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一些工作的安排必须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要奖勤罚 懒,让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一些“隐形人”无处可隐。
有苦难言的“背锅侠”,这些人位处基层的底部,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还一些年轻干部刚进入基层时很有干劲,但是由于工作容错空间太小, 受到处分后导致积极性受挫。还有上面下派的工作到这里已经是无路可退了,这就要去逐一落实,敢怒不敢言,负重奋进,出了问题就推给一线人员。直接领导推责任, 一般干部受处分,而处分又影响到评优评先。这就要求对于这些基层的同志多一些 帮助,少一些批评。同时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环境,拓宽一些晋升渠道。让这些想干事、 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真正找到自身的价值。
徒劳无功的“大头兵”。一些基层单位,目标任务不明确、分配不合理,容易造成干部们忙闲不均。考核不到位,又让一些闲散的“大头兵”无的放矢像无头的苍蝇徒劳无功。俗话说得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所以除了加强 教育,激发其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外, 也要从更多层面多些积极的供给, 从根本上扭转基层作风,提振干部士气。因为基层是治理的末端,也是治理的关键所在,是否有成效、成效如何,并不取决于表态喊口号,而是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一个个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