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职场
文/艾草青团
中国好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职场文化:喝酒。
外国人的喝酒是一整个晚上喝半杯红酒,边聊边喝,是怡情。中国人的喝酒是杯杯干杯,喝到癫疯喝到丑态毕露才肯罢休。
比起以前的曲水流觞,玩行酒令作诗的文雅,如今酒桌上的姿态虚伪、丑陋,早已不同于过去的样子。
酒桌上的“文化”大概就是一种奴性的文化。等级尊卑森严,下属要敬领导酒,下属要帮领导挡酒,下属要喝到完全暴露自己的丑态给领导,作为领导手里的把柄,才算是对领导的推心置腹。
下属要听领导话,领导让喝就得喝,这是一种服从性的体现。有一次同事和其他公司领导吃饭,该公司领导以她和另外一位姑娘都是学法语专业为由,让两个姑娘用法语说祝酒词并干杯,然后翻译成中文,与当猴耍并无太多本质区别。
如今都已经是8012年了,领导还在利用喝酒的方式体现自己的权威,不可不谓之扭曲。
职场上的酒局少不了劝酒,酒桌上劝酒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你说你不会喝酒,对方就会说“不喝酒怎么干出一番成绩”,“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领导也会站在旁边劝表明职场上怎么可能不喝酒,会喝酒是好事。
我的一位朋友与我说起过一次被劝酒的经历,她当时初入职场,确实从来没喝过酒。与领导及合作伙伴一起外出吃饭,酒桌上只有威士忌。合作伙伴一直以“你是北京人诶,我干了,你随意。但是我觉得吧,北京人得大气,你不干也不好意思”之类的话劝酒,领导全程在旁边看热闹,甚至鼓励她被劝酒,她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又不想给北京人丢脸,只能硬着头皮一口全干,被大嘉赞赏说有前途。她却在心中默默为这种欺负人的行为感到委屈。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员工,如果会喝酒,会让领导加不少印象分。就好像不用在意他人品好和坏,不用在意他工作上是否勤劳,不用在意他工作能力的高低,会喝酒才是第一位的。
酒桌上,我也听到过对酒精过敏的人劝酒的说辞。酒精不过敏的人,他们通常会大事化小地说“酒精过敏没事儿,多喝点就好了”。而同样酒精过敏的人,劝酒的方式就是“你看我也酒精过敏,我都喝,你还不喝”,非要拉着所有人一起跌入喝酒的深渊。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过吃感冒药不能喝酒的相关消息,到酒桌上依然会被推翻,哪怕公众号上已经多次说过吃甲硝唑饮酒会产生严重后果。劝酒一方总会轻描淡写地说“哎呀没事儿的,我大舅子一直都是吃着感冒药喝酒,这么多年都没事”。
我也见识过有人生病被迫上酒桌被劝酒的情形。劝酒一方完全不会顾及你是否生病,针对你发烧的情况,最多只会宽恕你少喝一些,但绝对不能不喝,甚至会听到“你就是因为酒喝得不够多才一直不好”的言论。因为尿酸高喝啤酒会痛风的人会被劝说“那就喝白酒吧”。病痛也阻止不了被劝酒的趋势。
至于喝多少酒,那就是那句“感情深,一口闷”。不多喝那就代表双方感情不够深厚。
劝酒的方式千奇百怪,上了酒桌之后都是朋友,下了酒桌就谁都不认识谁了。美国作家何伟曾描述过中国酒桌上的情况:喝酒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是一种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相互刺激。
酒桌上的人,动机不良劝酒者有之,炫耀自己权力者有之,浑浑噩噩随大流者有之。各有各的丑陋。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职员开始反对这种酒桌上的“文化”,认为喝酒无用,一个人的实力是在工作上体现的,而非酒桌上。
希望十年之后的90后们依然坚持现在的观念,彼时正事他们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但愿他们将来可以改变所谓的酒桌“文化”,而不是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