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儿》是一本以母亲视角为出发点的一位普通母亲的自白书,书中的母亲是一个在东亚这个大环境下十分典型的好妈妈,辗转数份工作,最后因为年事已高只能在疗养院担任看护。母亲只希望女儿可以过上世俗眼光中“正常”的生活,考一所好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尽快的结婚生子,但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母女的交流越来越来越少,她对女儿的所知也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女孩带来了她的同性伴侣回到家中,她虽然极力反对,但也于事无补,在三个人共同生活的日子中,母亲渐渐开始深入的了解女儿。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这句话融入了母亲的复杂情绪,不解、心疼、难过、无奈都悉数体现,而面对母亲,女儿的回应是:“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这句反问是对母亲说的,但更是在质问所有人,质疑所有的标签与偏见。而或许本就无需理解,真正需要和解的也并不是母女之间的关系,而是母亲自己的控制欲。书中最令我动容的是,母亲虽然始终都无法理解这些“不正常”的事情,但她依然挣扎着想要去理解,且为此做了很多努力。这不仅是小说里的情节,还是发生在现实中无数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法判定输赢的理解之战。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母亲对女儿的探寻,对女儿与同性伴侣的质疑,以及她对位置未来的忧虑和对当下压力的无力。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母亲和女儿都属于同一种人。她们不甘于妥协,她们竭尽全力与不公对抗,女儿会为遭遇职场不公的同性群体积极抗议,而母亲,则为了遭遇晚景凄凉的老人“珍”付出被解雇的代价。作者利用其极细腻的刻画描绘了母亲复杂的内心,让我们读者感同身受,透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的是母女关系之间的修复,还看到了老年人的悲哀,儿女的择偶选择等问题,更深刻体会明白了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全择偶观的重要性。作为一位女儿,在这本书中,我也加强了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理解。
就像这本书的推荐词所说“这是一幅燃烧母亲的自画像,一段父权制家庭的悼词,一部跨世代女性的互爱互助的接纳史。”愿全天下的母女都能明白爱与理解的真实含义,不再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