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是当今最负盛名、最实用的一种集体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集体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自由的思考和联想,提出各种假设和提案。
时间:2023年2月1日下午15:00-16:30
主题:关于《富宁县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材料的头脑风暴
目标:
1.调整好各成员的新一年工作态度;
2.为培养工作创新思维做好环境准备。
讨论:
1.看到《富宁县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这份材料你有什么想法?(每人至少谈三分钟)逐一谈自己的想法,同事间有共鸣、补充的也可共同探讨。
2.看了《富宁县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这份材料你有什么要问的?(至少问三个问题)
逐一陈述自己的问题,还可以说明提出问题的原因。
3.我考虑可以用这个成果来做……(每人至少陈述三分钟),综合以上两个讨论的自己和别人的见解与问题,提出使用这一成果的建议。
内容:这是2023年春季后的第一次股室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开始前梁主任和大家分享了头脑风暴的含义——头脑风暴即: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并进行了心理建设,提出建议:(1)摒弃个人喜好,客观分析,冷静思考;(2)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3)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对别人意见、设想的评论要求:(1)不做好、坏,对、错的评判;(2)只能找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点,把该意见、设想提到更高、更好的层次。
个人观点陈述:
看到《富宁县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这份材料,疑惑的地方有3个,一是基于材料:这份成果来源于哪里?我们提供的基础数据仅仅是小打卡数据吗?原因是这份材料分析非常的专业精辟。二是基于材料内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行为(图1)和(图2)Python课程教学行为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原因是材料中特意提出了两类课程教学模式对比,我们要着重考虑Python课程是否要作为个例来研究?三是基于省级课题论文:论文结构是什么?原因是考虑这份成果可以应用、穿插在的环节部分。
首先,我的观点是:这份数据材料非常好,感觉很高大上,如果我们用了也会给我们的省级课题提供很大的帮助,尽量应用。
其次,想到的是怎么来用?看到材料中三大板块类似论文板块:现状、对比分析和建议,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即将要结题的云南省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课题《利用异步专递课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加工后使用。
如何加工?有2个思路。第一个思路从标题入手——富宁县小学信息技术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国家级课题“专递课堂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研究”有相似之处,建议可以在《富宁县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材料中表1、图1和图2上进一步解读两图。结合课题《利用异步专递课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最终目的是实现实现教育优质均衡,SO,两个模式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结合两模式应用,促进优质均衡,这部分可以作为研究论文现状、问题、对策部分。
第二个思路是,结合课题《利用异步专递课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来看,目标1:通过小学信息技术“异步专递课”的实施,探索其在优质资源共享层面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两个模式均可作为途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考虑目标2:以“异步专递”教学模式向其他学科进行拓展,探究该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的参考是否有帮助?总而言之,考虑两模式对比是放在现状板块还是对策板块考虑一下。具体要结合目前论文的进度进行融合创新。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结合了国家级课题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的一些思考,想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何在新的一年里结合论文理论对实际工作进行创新,在做好现有工作基础上去突破,这是接下来需要深度思考、树立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其余成员的思考:
胡:专家能从数据分析到本质,可借用本次分析结果,学习到分析的思路。结合我们实际工作,如何统计数据、用数据来支撑我们的工作。
问题:我们如何开展大数据分析?如何入手?采用的平台?(除小打卡外更专业的平台),与专家的合作,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向去合作?如何维系合作状态?
吴:这份材料分析仅仅来源于打卡数据,存在客观性,不能作为唯一材料,还需要结合多方面进行。Python课是否与计算机基础课造成冲突?打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需要收集更全面的数据再来分析?Python的学习是否应该存在于小学阶段?
韦:疑惑之处:小打卡数据的客观性,是否有模版有规律主要思考的是资源制作方向Python的“小组协作”与“心理拓展游戏”可用于基础应用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不到位
梁: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体现?协作问题怎么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从哪里开始分析?
范:疑问:Python课程教学行为转换图的呈现感觉不直观可用:提供整体的目标图示化心理拓展游戏协作——角色分工提问:基础应用课程要怎样提高?有创新的学生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打卡数据可信度应该怎样评定?与师生交流的数据应该怎样收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课题研究?数据分析用的是什么手段?大家讨论:用于微课、师训
梁
(1)答疑。每一次看都不同,对大家想法进行总结分享。
(2)我们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达到的目标程度如何?
(3)课程设计注重建构主义知识理论:Python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4)碎片化学习不能代表系统学习,今后向提升课程质量方面努力。
(5)怎么用?考虑是否可以制定打卡模式?进行AI合作。
(6)不断提升自己、创意~双赢。
(7)材料应用:改进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质量方面。
通过本次头脑风暴,对于个人来说确实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个人对待问题想法都不同,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集体思考数量的基础上追求质量,并产生了创意,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