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听统编版第三届小学语文优秀课例,今天听的是施啟燕老师的《搭石》。
《搭石》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要素是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搭石》这篇课文我以前也教过,印象中,当时我是带着学生去体会散文的美感,并未提及阅读策略,而这一次统编版的教材却把这篇文章列入了阅读策略单元,肯定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听课。
听着听着却发现,这节课跟我前几天听的两节课还是有区别,我没有特别“心动”的感觉,于是,我开始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施老师能够紧扣语文要素,并以阅读提示为抓手,通过三次默读,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并且思考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得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同时,施老师还能够将课后习题与任务单有机融合,并且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呈现阅读思维的过程。任务单的使用让学生步入深度学习,间接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我也有一些思考。施老师在第一板块:读单元导语,走进课文这一块儿花了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单元导语,读语文要素,同时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读了就能够明白,花了5分钟是否合适呢?
在第三次默读的时候,让学生识字,这种教学顺序的转变很新颖,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否可取呢?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应该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这样强调字音,是不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统一呢?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再商榷呢?
教学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提炼的过程,继续思考和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