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讨论孤独意义的文章,古人也有言“君子慎独”。本文也并不是想去长篇大论的去讨论孤独的意义,列出个三五七九,再来个一一文献综述、证明,这是没有必要的,又不是写作学术文章。只不过是为了谈一点自己当下的感受,也许独孤九剑就是在孤独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在武侠小说创作家的笔下,哪种武功的创造不需要一个人深山独处闭关呢,谁知道呢!
上小学的时候,总是渴望有很多人可以一起玩,哪怕是放学回家也希望能够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回家,哪怕会为了将就别人而选择了一条更远的路也不在乎。后来上了中学,对小伙伴的需求便不再那么强烈,尤其是高中时代,因为高考的压力在,更多的时候学习都是一个人。为了能够跟别人一起,而花费时间去将就别人的时候减少,但是仍然存在。到了大学,因为更加自由了,经历的也逐渐多了些,更加成熟了些,对小伙伴的需求更加少了。同时,由于每个人选择的路都存在差异,行动也就不一样,如果想要获得可以整天做什么都黏在一起的小伙伴,那么需要将就的也就会更多。就像水满则漫人满则慢一个道理,将就太多也就终究会明白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人生都是需要独处的。
第一个阶段,是害怕和畏惧。独处意味着孤独,意味着思考,意味着依靠个人力量解决问题。小时候不懂得独处不懂得孤独,一个人待着也不能叫独处,只能叫做一个人玩。逐渐明白事后,才能懂得独处、孤独,没有习惯独处,对于独处是害怕的、畏惧的、抵制的。
第二个阶段,是接纳阶段。当独处变得不可避免,总会遇到的时候,便只能学着去接纳它。也有许多人因为始终没有办法面对独处,于是他们采取一切手段去逃避。比如,早恋——不成熟的心智,以为那样一个人可以一辈子相守,从此不会再有孤独;比如,拉帮结派——以为身边的兄弟可以“抱团取暖”,一起也很酷。只有能够学会接纳独处的人,才能够逐渐明白独处对于人生、心智发展的意义。
第三阶段,便是拥抱阶段。当学会接纳独处之后,慢慢的便会习惯独处。独处着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长时间没有独处没有进行思考之后才会发现独处的意义。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因为课程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事情,会一段时间都和一群人或者一个人呆在一起,没有独处的时间。这样一段“群居”时间比较短时,尚无甚感觉。但是,当这样一个时间达到三天以上时,就会突然地感觉自己的灵魂似乎是有了一个洞,生命缺了些什么。这个时候,我便会选择对其他时候放一放,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看一下书,然后才会继续前进。我很喜欢跑步,一个人在路上、操场上跑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似思考似未思考的状态,谁知道呢?每当心情不好或者是感觉比较空虚就像是缺了什么的时候,跑个步出出汗,似乎世界就变得更美好了。科学研究不也表明跑步可以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让人变得愉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