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郑人买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渴、喝”2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过程
(一)补充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题目中缺少了一个什么字呢?“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着天)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坐井观天》。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寓言,齐读“小故事,大道理”。
1.板书课题“坐井___天”,引导学生补充“观”并理解词意。
2.教师阐明寓言的特点。
寓言故事比较短小,却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
小故事,大道理。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课《坐井观天》。初读课文,老师提出两个要求。
1.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标记段落序号,圈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同学们都完成任务了,那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七个)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有两个角色,分别是青蛙和小鸟。(相机粘贴图画)这个“井沿”是什么意思?老师不太明白,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插图。青蛙是坐在井里,小鸟的位置在哪里?这里就是“井沿”,“沿”是什么意思?“井沿”就是“”井边”,你还能给“沿”组个词吗?(边沿、河沿、沿岸)
下一个任务难度就更大了,请同学们再一次读一读第2—7自然段,看清楚要求,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谁愿意当小青蛙?谁愿意来当小鸟呢?旁白留给老师。
2.出示课文图片,理解识记。
结合插图,随文认读“井沿”,识记“沿”:看一看小鸟站的位置,了解“沿”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给“沿”组词,如床沿、边沿、河沿、碗沿等。
孩子们读书真响亮,而且很有节奏感。刚刚有一个字,它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读音,你发现了吗?“你从哪儿来呀?”“大得很哪!”“哪”读轻声,没有声调。男生读前面一句,女生读后面一句,你们总结出“哪”在什么时候读第三声?什么时候读轻声了吗?句子的后面读轻声,句子的前面或中间的位置读第3声。还有一个字“答”,文中说的是回答,那我们再给“答”组一个词。还有这两个字,一个是“喝”,一个是读“渴”,你找到他们相同之处了吗?(右边部分是一样的,只是偏旁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区别偏旁来识记生字,比如这两个字:口渴,我们想要找水喝,所以可是渴是三点水,而渴了之后,我们要用嘴巴来喝水,所以喝水是口字旁,这里有个顺口溜一起来读: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让我们把课文再读一遍,弄清楚:小鸟在( ),青蛙在( ),小鸟以为天( ),青蛙以为天( )。请翻开书本,自由读文。
读完了课文,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青蛙生活在哪里?小鸟呢?它是每天都落在井沿上的吗?小鸟在天上飞,青蛙以为天有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文中一个词语来说(无边无际)。(相机板书)“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尽头,换一个词“一望无际”。
3.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生自读第2~7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三组对话。
(2)采用多种形式读文(师生读、同桌读,对比读等)。
随文认读“答”,通过组词等形式识记,如“回答、答题”。
读准多音字“哪”,对比读“哪nǎ儿”“大得很哪na”,发现规律:“哪”放在词语前面时读上声,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比较认识“渴、喝”:通过区别部首认识生字,“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动作,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识记这两个字。
联系上下文,推测“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了解“际”的意思,拓展词语“一望无际、漫无边际”,读一读。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再读故事,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分别生活在哪里?它们在争论什么?完成填空。
小鸟在( ),青蛙在( );小鸟认为天( ),青蛙认为天( )。
相机板书。
——天上 井里 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
为什么小鸟和青蛙会有不同的想法呢?我们一起来走进它们的对话,第一次对话在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一问一答(出示对话)发现了吗?青蛙是问小鸟,所以这一句是疑问句。青蛙对小鸟从哪里来非常地好奇,所以读这一句的时候语调要往上扬。小鸟的回答是陈述句,在读陈述句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的停顿。小鸟是慢慢地告诉青蛙,它是从哪来的?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是哪个自然段呢?(出示句子)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一个什么符号?感叹号,所以读的时候语气是比较重的,它不相信小鸟说的话。(出示句子对比)请男生女生分开来读一下这两个句子。上面是感叹句,而下面是陈述句,哪一句更能表达青蛙的不相信呢?感叹句更能体现情感的强烈。小鸟说的话也有一句感叹句,你能读出来吗?他们接下来又有怎样的对话?一起来看看第三次对话。(请生自由读,同桌读)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你们想一想他们的笑有什么不一样?它们为什么笑?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自以为是)小鸟的笑是对青蛙的无奈。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1.师生合作朗读第一次对话,读好问句和陈述句。
通过问句“你从哪儿来呀?”指导学生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体会并读出青蛙的好奇。
指导读好长句子“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中标点的停顿,读好陈述句的语气。
小结:句子的标点不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
2. 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朗读提示:朗读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要强调“别”字,读出感叹的语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强调“那么大”“那么远”等短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时质疑的语气。
对比朗读,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感叹句与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强烈,更能突出青蛙的自以为是。
朗读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突出强调“无边无际”,读好小鸟的感叹。
小结:不同的句子表达的语气不同。
3.依法朗读第三次对话。
(1)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
(2)学生展示朗读,师生评价。
提示:第三次对话前增加了提示语“笑了”。小鸟的“笑”写出了它看到青蛙不听劝告,自以为是时的无奈。青蛙的“笑”写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明确了两物内心的不同想法,才能读好对话。
引导学生感悟,不听劝告,自以为正确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
4.讨论交流,感知寓意。
(1)小组交流: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2)交流汇报: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故事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学生也可以有其他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四)拓展阅读,巩固训练“通过读好句子理解寓意”。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故事欢乐谷》第9页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1.出示阅读要求:
(1)标记段落序号,边读边画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在文中找出蕴含故事道理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故事的寓意。
2.学生自读。
3.汇报交流。
(1)出示人物对话:
一旁的人看到了问他:“你给谁买鞋?”
那个人回答:“给我自己。”
“那你亲自试一试鞋子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何必跑回家拿绳子?”一旁的人不解地问。
那个人摆摆手说:“脚哪有尺码准确?我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2)指名读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故事的寓意。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灵活变通,不要墨守成规。
(五)写字指导,夯实基础
1.学生观察“渴”“喝”。
都是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人”字,“人”字末笔变成点,再写竖折。“喝”左边的“口”要写得小,偏上。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描一个,写两个,要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4.师生评价反馈,再次练写。
5.书写词语“口渴”“喝水”。
三、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天上 无边无际
青蛙 井里 井口那么大
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左窄右宽:渴 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