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交流会,因曹老师身体不适,原定的绘画疗法临时改成了张老师的精神分析,大家并没有因为改课而降低学习的热情,都很积极。张老师上次的精神分析讲的是弗洛伊德,这次补充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正好将古典精神分析的内容讲完。
对于精神分析的了解是从教科书上获知的,区区14页7张纸的内容大部分用来介绍弗洛伊德,关于阿德勒和荣格的部分只是捎带而过,不足十行的文字,内容是这样描述的:
在弗洛伊德之后,心理学家阿德勒和荣格等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需要努力奋斗来不断地超越自卑。人们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在不断加以总结和归纳后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即“生活风格”。阿德勒还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处地位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荣格则对弗洛伊德“力比多”的观点做了修正,他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增殖,也表现为其他活动。荣格在分析个体的人格时把个体结构看做是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统一体。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具特点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遗传的先天倾向。他认为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作活动都是原型在起作用。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今天,张老师将这部分内容逐一详尽地展开,比如对“原型”解释,引申到人格面具,提及阴影,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印象深刻的是荣格对自性的描述: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和实现。谈及阿德勒,引起在座各位老师的共鸣,他的理论中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比较有适用性,比如“生活风格”的种类,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特别在说到理想父母亲的时候,有孩子的老师都拿出了手机拍照。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理想的母亲:对她的孩子应该有一种真挚深厚的爱,这种爱是以儿童的福祉,而不是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的。理想的父亲:与孩子的母亲处于平等的位置,相互配合照料孩子,并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座的老师们不断加入自己的观点,从两位的生平到其理论的运用,看着他们自信地讨论,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张老师的课件是一个指引,对我的知识点做了补充和延伸,也让我明白该多读点书,弥补知识的不足。想起与朋友闲聊时,有人认为我适合心理学,我这样回答:但愿吧!如果把心理学比作大海,我现在连海里的一滴水都不是,最多是赶往海边的一颗砂,知道大海的方向和感受到大海的气息。
一颗砂在赶海的过程中或许会被磨去棱角,使自己圆润通达,最终成为海边众多细沙中微小的一粒,尽量不让来海边的人硌脚,能否被海水洗礼,那要看我可以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
从一颗砂到一粒沙,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京悦慈心理咨询官方网站:
公益电话:4001-5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