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关于王勃这首《滕王阁序诗》,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只不过结局有些悲凉。因为写完这首诗后不久,王勃就溺海身亡了,年仅27岁。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素有“千古第一骈文”之美誉,全文773个字,文采飞扬,博古通今,光引用的典故就多达40多处,更创造了20多了成语。
因此有人说,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那么唐代文坛第一人,也许就没有李白、杜甫、韩愈什么事了。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王勃的早逝和他恃才傲物有一定关联。
比如,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就曾说,“愧在卢前,耻在王后”,卢指的是卢照邻,王指的就是王勃。
这是赤果果的羡慕嫉妒恨。
杨炯和王勃同岁,而王勃16岁就登进士第,是李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卢照邻在官场没什么作为,最高官就是益州新都尉,并与王勃交好。
所以杨炯嫉妒王勃是有道理的,他曾任崇文馆学士,效力东宫,可骆宾王助徐敬业起兵,写下《讨武檄文》后,杨炯因堂兄也参与了这件事,所以被贬了官。
后来,杨炯极为谄媚武则天,可武则天始终没有重用他,因此哪怕在王勃死后,杨炯也很不服气。
不过“初唐四杰”之首之争,到了盛唐就已经没有争议了,王勃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