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年华 || 过大年之打糍粑

本文参加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也是祭灶、扫尘的日子。

想起家乡的小年。

家乡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五。一直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腊月二十五?资料显示,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有一个说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就是说官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民间的是腊月二十四,沿海地区的船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一直是政治中心,所以北方的小年受政治影响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经济中心,是腊月二十四。沿海地区就保留了当地的传统,为腊月二十五。可家乡其实是内陆地区,并非“船家”,却一直沿袭着腊月二十五过小年的传统。

家乡腊月二十三就是一个灶王爷升天的日子,祭灶、扫尘都是必须的。这天,如果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都会将家里的床单被罩拆下来清洗,并将被褥放在阳光下晾晒。祭灶的仪式当时并不感兴趣,所以没什么印象了。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小年前后基本上家家户户就要开始打糍粑了。

当年,我们村只有两口打糍粑的石臼,村东一口村西一口,也没有专人看管,但一般从小年开始,村里比较有威信的长者就会大概问一下,哪家哪天打,排出个大概的顺序,到了打糍粑的头一天,到石臼房确认一下,就开始回家浸泡糯米了。

糍粑是家乡春节后走亲访友“拜年”的必须品,年前基本每家都要打糍粑。也有不想打的,一般就委托邻居多打出来一些,到时候匀一点。

糍粑是一种糯米制品,圆圆的,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为增加春节的喜庆气氛,中间会用红色的染料印上一朵小花或者就是纯粹的一个小红圆点。

别看糍粑就是这么一种简简单单的东西,其实呢,打糍粑还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必须精选上等糯米,再用清水淘洗干净,头天晚上就要用水浸泡上。第二天,把浸泡好的糯滤干水后,放进木甑中蒸熟,大概需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

蒸糯米饭


刚蒸熟的糯米饭特别好吃,小时候特别喜欢趁热吃上这样一个糯米饭团。于是,看着糯米入甑了,我和弟弟就守在厨房,有时候帮奶奶往灶里添一两片劈柴。奶奶不时进来看看蒸锅里要不要加水,然后摸一下木甑上竹篾制成的甑盖,或者拿来两条干净毛巾在甑盖上一围,大概有聚笼蒸汽的意思吧。

一旦看到奶奶打开甑盖了,我们就知道糯米饭蒸好了,然后就迅速地围在奶奶身边。奶奶用手在旁边冷水里蘸一下,迅速地从甑里抓出两把糯米饭,一个一个地用两手捣腾着,使劲捏成饭团,递给我和弟弟。

我们一边吃着糯米饭团,一边跟着请来打糍粑的堂兄们把糯米饭往石臼房抬。打糍粑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我家因为弟弟还小,父亲是手艺人,所以一般都是请叔伯兄弟们帮忙。

堂兄们把蒸熟的糯米饭倒入抹好油的石臼中,两个堂兄负责用一个“T”形的光滑的大木锤你一下我一下地反复在石臼里捶打,我父亲则负责在堂兄们捶打的间隙来回翻搅石臼里的糍粑,翻搅时双手得蘸点油,或者往石臼里的糍粑上抖洒一些温水,动作要快,否则手可能就被糍粑粘上了。

糍粑最终要整体打成一团才算成功,有个说法是: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

堂兄和父亲忙着捶打糍粑,我和弟弟则在旁边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糯米饭团,一边观摩着。听着一声声“噼噼啪啪”的捶打声,就似乎听见了年走近的脚步声。

终于等到堂兄们把糍粑捶打好了。父亲迅速将已经成团的糍粑放到抹好油的瓷板上,母亲和姐姐们就围了上来,要开始做糍粑了。父亲在瓷板上来回地揉搓着糍粑团,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团,母亲和姐姐们再将每个小团搓一搓,压一压,把它们都调成圆圆的。这样,一个一个软糯爽滑的糍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糍粑


我和弟弟则负责从奶奶那儿拿来早就准备好了的装着豆屑白糖粉的小碟,父亲不时也会揪几个小团扔进豆屑白糖粉里,我和弟弟负责把豆屑白糖粉里的小糍粑团吃干净。这时候,奶奶就拿着红色的小印花在每个做好的糍粑上印一朵小花。

做好的糍粑得在瓷板上摊晾一段时间,待一其变硬实了,就可以收起来放着,等到春节走亲戚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纯手工做出来的糍粑,吃的时候可以加工成咸的,也可以蘸白糖吃甜的。煮着吃时切成一条一条的,一般调配成咸味,出锅时还要撒上切得细细的青大蒜叶,软糯辛香。如果是烤着吃或煎着吃、蒸着吃,一般就是蘸白糖或者豆屑粉吃,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我最喜欢吃煎的和烤的,甜甜糯糯的,仿佛满嘴都是甜蜜的幸福。

烤糍粑


一时吃不完的糍粑可以放在水缸或水桶里用清水养着,经常换水,存放几个月都不会坏。

眼看着新年就要到了,就连空气中都能咂摸出一丝年味儿来。这年味儿,又勾起了我记忆中这又好吃又热闹的糍粑。圆圆的黏结成团的糍粑,本就象征着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专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逢年关倍思乡,乡风美食两不忘。说到乡下年节食品,我最难忘的就是糍粑了。 糍粑是一种糯米食品,流行于南方多地,一般...
    行走北上广阅读 1,442评论 0 5
  • 遥远的年味·打糍粑 清晨,才走进北门,一抬眼,就看到学校的大草坪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银霜。这是今冬少有的寒霜。没有风...
    金有琐思阅读 1,153评论 0 10
  • 一晃,20多年过去,想起这些事,恍如昨日。如今,已经很少人力打糍粑了,大多是机器开到家门口,生糯米进去,熟糍粑出来...
    欧皇seif阅读 691评论 2 3
  • 到了腊月,空气里都是年味。年关将至,又到了游子回乡,小孩放假,所有人都休息的时候。 年味,就是对节日的期盼和终年劳...
    张林林阅读 267评论 0 1
  • 郑重声明:本文参加嘉乐年华征文专题[https://www.jianshu.com/c/b00b41f51864]...
    静子木阅读 877评论 2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