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模式
传统的音乐播放器,以播放本地音乐为主,只能为用户提供音乐的下载及试听服务,大部分都是工具型产品,用户活跃度和深度都比较欠缺,无法实现用户之间的连接,更无法支撑丰富的商业模式。
2、用户链接
一半的音乐播放器,主要功能是搜索和下载歌曲,如何实现链接呢?网易云的用户可以将自己自己喜欢的音乐创建成一个歌单,歌单是对所有用户可见。网易云音乐是首个把歌单作为内容组织架构的音乐产品,歌单的出现,也改变传统曲库型产品搜索音乐模式,通过收藏、评论、分享歌单等行为,又极大丰富产品社交连接关系。
3、歌曲评论
如果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正好一个陌生人也非常喜欢,而且也感受到了我的感受,我会觉得这首歌就是为我们而写,同时也会形成一个饭圈。彼此共同的喜好和感受,会让我们的距离更近。乐评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单一的听歌传统,更多的倾向于边听边评论,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找共鸣。这种方式恰恰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乐评成就了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场域,很多用户在看完评论后歌曲都变得好听了,“听的不是歌曲是故事”。这个备受好评的功能,大多离不开“社交”二字,其他同类竞品倾向于做播放器,而网易云做的是一个音乐社交产品,这是很大的差异。
一首歌上千上万的精彩评论,就像做高考语文阅读题那样去听音乐,把整首歌的内容和内涵完全挖掘出来,并且是用户的自发行为。这样的扩展让歌曲有了新的生命,让一首歌变得饱满,甚至变成了一首首新歌,这就是乐评的超级魔力。
4、私人定制
现在的手机用户推崇“智能”,所谓智能,就是让用户更省时间、省精力,更乐于被动服务。网易云推出的每日推荐,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小小的惊喜,也方便了用户根据心情、环境等情况去选择更合适自己心境的音乐,增加客户使用满意度、黏性和忠实度。另一方面,网易云音乐具有根据场景分类的个性化推荐,而用户在使用习惯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给自己的歌单分类,增强社交性。
2、请进一步分析,那些曾经打动过你的产品,在细节打磨上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它们是否融入了文化的因素?
基于用户需求
一般的音乐播放器,目光投放在版权上、音质上多些。更多的是满足用户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范畴。搜索自己喜欢的歌,独自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的普及,主流用户群体的喜好变化,每个人独自欣赏自己喜欢的歌曲显得更为正常。
网易云的做法是:让音乐产生共鸣,产生交流和链接。人都是感情动物,特别是沉浸在音乐里、歌词里的时候,非常容易融入或代入自己的经历,然后喜欢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音乐评论成了用户自发分享和产生共鸣的平台,极大的刺激了社交的属性。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一边听歌,一边在评论区看和自己相似或者有感触的故事,更可以关注评论者,达到社交的目的。
最令我受到触动的是,网易云和农夫山泉的合作,一句句打动人心的歌词,让人难以忘怀,也催生了跨界合作的典范。
在中国,版权的保护尤为薄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网易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渠道,融合了线上、线下众多音乐人。是国内最适合原创音乐人生长的音乐平台。
3、应用陈向宏的理论,你认为能够如何改进自己公司的产品体验?
1、作为传统ToB的产品,用户主要的诉求是产品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及服务的及时性;因为是2B的产品,终端用户不能直接见到产品,往往见到的都是成品,因此在客户的满意度上,更多是针对承包方,这就造成了我的服务宗旨是顺利过关,而不是让终端用户满意。因此,改进的第一步,是针对ToB的服务体系的搭建和产品基本性能指标的可信度;第二就是在同类企业中,升维打击,提高品牌档次;
2、所谓“你拥有什么,就会被什么所拥有”。拥有的大客户越多,就会被这些客户的需求所绑架,越会忽略终端用户的真切需求。产品本身的属性会受到影响。若改变用户体验,首先要改变现有的销售模式及激励措施。
单从产品本身来说,满足绝大部分单一客户的需求还是有差距。传统产品的性能、规格、尺寸都是整体的,难以满足小客户的需求,如何让我们公司的产品体验更好呢?首先,我们可以在与用户的接触和介绍过程中,让用户能够通过提供的样品感性化认知公司产品、市场发展前景等,从而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用户满意度。
3、提升终端用户的诉求,首先要洞察用户需求背后的逻辑。
“用户第一”、差异化诉求的满足是当下和未来市场需求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