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时,总觉得爸妈的话特别刺耳,其实他们说话的内容和语气一直没变。班主任批评我时说得也对,但我偏偏要反着来。我还经常抱怨:“为什么你们都不理解我?”这种内心挣扎持续了一年多。可惜那时我的认知有限,不明白这是青春期的反应,老师也没有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或理解的眼神。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疑惑:“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现在我明白了,我当初不是不懂事,而是在经历成长的“破茧”。正因为那时我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所以现在我想告诉每一个正在被大人称为“叛逆”的少年:你叛逆,说明你在成长。你需要的是正确理解叛逆,从中吸取成长的养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叛逆:不是坏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首先,我要郑重告诉你:叛逆不是缺陷,而是成长的标志!就像小鸡要破壳、蝴蝶要破茧,你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打破童年的外壳,迎接全新的自己。
我的学生文辉以前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到了初三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老师说要这样解题,他偏要试试别的方法。妈妈急得来找我:“钟老师,这孩子是不是学坏了?”
我笑着对文辉妈妈说:“这不是学坏了,是长大了。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我有自己的想法了’”
二、为什么进入青春期会叛逆?
原因一:大脑在重建
科学家发现,青春期的大脑正在经历一场“大装修”。负责情绪区域的杏仁核发展很快,而负责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前额叶皮层还在慢慢成熟。这就像一辆油门很灵但刹车不灵的跑车——不是司机技术不好,而是车辆还需要调试。
原因二:自我在觉醒
小时候,我们像是父母的“复印件”;而现在,我们开始成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种从“别人怎么说”到“我怎么想”的转变,难免会带来一些碰撞和摩擦。
原因三:渴望被看见
很多时候,叛逆其实是在表达:“请看看真实的我!”“请听听我的声音!”“请尊重我的选择!”比如初三一男生,开学时顶着一头挑染的卷发,并不是在挑衅,而是在说:“请看,我是独特的!”
三、叛逆的双面刃:利与弊的较量
就如同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一样,叛逆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一面:叛逆让人成长
培养独立思考:开始质疑权威,形成自己的观点。
锻炼决策能力: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建立个人边界: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激发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
我班小涛曾因为坚持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和数学老师争论了好几次。后来证明他的方法确实更简便,现在全班都在用他的解题思路。“叛逆让我学会了坚持真理。”小涛骄傲地说。
消极的一面:叛逆可能带来的代价
伤害重要关系: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诉求,可能会伤害关心我们的人。
做出错误决定:因为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影响个人发展:为了反抗而反抗,可能错过成长的机会。
造成安全隐患:用危险的方式证明自己“长大了”。
小琳曾经为了气父母,故意考试交白卷,结果差点留级。她花了一年时间才补回落下的功课。“那是我做过最蠢的决定,”小琳现在说,“我伤害了父母,也伤害了自己。”
四、与叛逆的自己和平相处
第一步:理解自己的情绪
当冲动来临时,先深呼吸,问问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生气?”
“除了反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有一个“情绪暂停法”:每次想发脾气时,先默数到十。这十秒让我避免了很多后悔。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把“我就是要这样!”换成“我想尝试一下我的方法”。
把“你们都不懂我!”换成“请听听我的想法”。
把“别管我!”换成“我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
小敏和父母约定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现在爸爸妈妈真的会听我说话了!”小敏开心地说。
第三步:给自己试错的空间
成长需要尝试,尝试就可能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因为害怕犯错就不敢尝试。
思妮曾经凭直觉填报了高考志愿,后来发现选错了专业。但她没有消沉,而是通过转专业考试进入了心仪的专业。“这个错误教会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她说。
五、在叛逆中做出明智选择
判断原则一:安全第一
任何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无论多酷,都不要做。小琳的学长曾经为了耍酷骑摩托车飙车,结果摔断了腿。“现在想想,那种酷太廉价了。”
判断原则二:不负初心
问问自己:这个选择会让未来的我感谢现在的我吗?我班的小旭曾想辍学当网红,我让他去B站注册,用一个月时间录制短视频,每天更新,等到月末看看有多少粉丝。一个月之后,他的账号下,加上我,才35个粉丝。事后,他对我说:“老师,我还是先读完书吧。我发现,认知低下的人,做出来的视频没有质量,别人也不愿意看。”
判断原则三:不伤他人
你的自由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小杰曾因为心情不好对妈妈大吼,后来他意识到:“叛逆不是伤害爱我们的人的理由。”
判断原则四:留有余地
不要做无法挽回的决定。纹身可以洗掉,但很痛;退学可以复读,但会耽误时间;绝交可以和好,但会留下伤痕。
亲爱的少年,我知道你现在很矛盾:既渴望独立,又需要支持;既想要自由,又害怕孤单;既想证明自己,又担心失败。
这些感受都很正常。破茧的过程从来不轻松,但每一次挣扎,都是成长的脚步声。
当你想要叛逆时,请记住:
叛逆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破坏。
表达是为了被理解,不是为了伤害。
选择是为了变得更好,不是为了赌气。
独立是为了变得强大,不是为了孤单。
亲爱的少年,你每一次反抗,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声音;每一次挣扎,都是在锻炼自己的翅膀;每一次质疑,都是在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很美,但美需要智慧来守护。
愿你的叛逆像春雨,滋润成长,而不是造成洪涝。
愿你的反抗像春风,推动你前进,而不是摧毁一切。
愿你的成长如破茧,虽然有疼痛,但最终会绽放。
愿你在叛逆中学会责任,在反抗中学会尊重,在挣扎中学会坚强,在质疑中学会思考。
PS:下次想要叛逆时,
先深呼吸,问问自己:
“这个选择会让我变得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