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0、80年代的我们来说,父母要拒绝我们的不合理需求,可能相对容易,因为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很多超过生活基本需求的东西,父母确实消费不起,所以只需要心安理得的说:“宝贝,我们买不起”,基本上说上两次,小孩也就能明白很多东西爸妈确实买不起,东西也不会凭空出现,强要是徒劳的。
等到如今70、80后有了自己小孩时,发现要对孩子说:“宝贝,我们买不起”,已经很不现实也很难令人信服,毕竟物质生活和过去比已经霄壤之别,或许爸爸开奔驰,妈妈开宝马的,要让小孩子相信你买不起,太鬼扯了。如果你不是利用父母绝对权威方式拒绝的话,或许你只能跟他讲道理:不是每个我们想要的东西都会拥有,然后从价值观去讲,延迟满足、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之类的。这个时候你得有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价值观说词,并且小孩能认可并理解你的这些观念。这个对于每一个不愁吃穿的孩子父母来说,要如此不动“声色”的拒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对于孩子的需求回应是父母日常非常关键的一课。孩子是通过周围环境和人对他需求的回应,而搭建他对世界的认知、边界和形成自己的人格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很关键部分在于:父母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和问题?父母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人格环境,孩子将来就容易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关于最和谐的回应,莫过于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所说的: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
“不带敌意的坚决”:我知道你很爱我,但我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虽然我坚决地拒绝了你,但你会感觉到我并没有愤怒与攻击,我依然感激你。
有敌意的坚决就是:黑脸,威胁,指责,愤怒,打骂。
但在这种含有敌意的回应下,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控制和被打压,所以很容易就会陷入对抗。
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尊重,接纳,冷静,平等,温柔。
就是不带情绪地坚守底线,我不答应你时,态度虽很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无价值。“我爱你,但是不可以。”温柔而坚定的沟通,孩子反而很容易接受现实,
“父母是爱我的,只是暂时无法满足我。
“不含诱惑的深情”:诱惑这个词有性和攻击的成分,这有点像猎人捕捉猎物的感觉。本身便是指诱使别人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所以诱惑时,并非将对方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只是一个满足的工具,或以诱惑式的奖励、夸奖,或以爱为名义绑架,达到掌控对方的目的。
“不含诱惑的深情”,既可以相互需要,拥有亲情,又能够尊重与理解彼此的不同。爱就爱了,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讨价还价,没有任何污染。
“我对你好,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不求任何回报,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孩子。我从来不把我认为好的给你,而是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
简单来说,比如孩子非要你给他买一件昂贵的玩具:
有敌意的坚决就是,你板着脸对孩子说:这么贵你还要,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你再要我就揍你。
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对孩子说:我知道那件玩具很好,我也知道你很想要,并且这件玩具对你也很重要,但是爸妈不是万能的,不能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诱惑的深情就是:你不离开爸妈,我就给你买,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你孝顺我家家产就都是你的。
没有诱惑的深情就是:你要活出你自己,不论如何,爸妈都不控制你,不评判你,支持你自己做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