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你最怀念小时候记忆中的什么蔬菜呢?
有人想吃香椿,我却想吃韭菜。
青春年少时,一心想去看世界,羡慕远方的风景,追逐他乡的美好。所以,一不留神,就留在了日耳曼这片土地。
成家后有了孩子,才发现,最皎洁的月光永远在故乡,最靓丽的风景始终是环绕父母家的一草一木。
小时候,一到春天,最喜欢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韭菜馅儿饺子,还有韭菜盒子、韭菜饼、韭菜炒鸡蛋。每次回国,第一顿想吃的,一定是简简单单的一盘韭菜素馅儿饺子。
那是一份牵肠挂肚的思念。
因为,德国没有韭菜。
刚来德国的前两年,有次朋友给了我一小把自己花园里种的韭菜,那时还不太会自己包饺子,就兑上鸡蛋炒了,那场荡气回肠的美味,让我对韭菜开始深深地迷恋。
我曾经也尝试种植过,有位朋友从国内背回来的韭菜根,分给我了一些,按照网上的攻略,我在花园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园,选择半阴半阳的那一面,翻土,施肥,精心护理。第一年,终于吃上了,学会了简易版的韭菜盒子。谁知更爱它的,竟然是我儿子和儿子他爹,每次收割一小把韭菜,我都抢不到几口。
第二年春天,委实满足了一把韭菜瘾。那块小菜园生机勃勃,我常常对着刚剪过的韭菜说话,期待它们快快生长,长得又肥又大绿油油的,接着感谢它们带给我的这一份满足和快乐。那一年,终于学会了调馅儿包饺子。
第三年,决定扩大种植面积,然后的然后,我就把韭菜给种死了,估计在分根的时候伤到了它们的元气,无论怎样施肥,就是不肯生长。悲恸啊……
想吃韭菜的人,不只我一个,而是一大群,留学圈里,华人堆里,大家都在思念着国内随处可见的韭菜。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亏待执着的人。多方探寻求解,终于得知,在德国的小树林里,小河边,那些阴凉潮湿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植物,一簇簇的,叶子有点像竹叶,味道却和韭菜非常的相似,学名直接翻译叫“熊葱”,我们更喜欢叫它野韭菜。
出门在外,大家都学会了互帮互助,谁发现了哪里生长着野韭菜的据点,马上分享出来,大家浩浩荡荡,欣喜不已。
队伍太大也不太好,不止中国人,韩国同学们也爱吃韭菜,他们还用来做泡菜,需要的量比我们大多了。久而久之,家附近的那片小森林里,每年的三四月,都被亚洲人包围,路,踩出了一条条。旁边散步的德国人不乐意了,环境保护局的人开始行动了,树林里立起了牌子:“自然保护区,禁止行人踏入”。
在德国,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一块牌子,威慑力很大,没有人再走进去,任由一片片的韭菜在五月的阳光下开满了一丛丛的白花,远观也煞是美丽。
今年的四月,附近的中国朋友送了一顿韭菜饺子给我,回来的路上,忍不住,尝一个,太好吃了,再吃一个…还没到家,一盒饺子全部下肚,等着的队友问,“晚上不是吃饺子吗?”我只好满脸堆笑,“饺子我吃光了,你们吃面包吧!”
假期出行,来到了被森林覆盖的黑森州。这里地域宽阔,烟村稀疏,小河流水,绿树成荫,哪哪儿都是迹象,“熊葱”一定漫山遍野。
惦记着就寻觅着,每天出门,我都想着,哪里采一把韭菜呢?谁知,无论是田野里,森林里,小河边,愣是寻不到它的身影。遍地里倒是长满了蒲公英,据说也能吃,可是我从来没尝试过,也就对此没什么欲望。
韭菜啊韭菜,你在哪里?
有一天从山上的索道下来,走过一座桥,河水哗哗流过,清澈见底,就在桥下的岸边,一丛丛的野韭菜悄然映入眼帘。我欣喜地指给大家看,儿子调侃一句:“妈妈不是来度假的,是来找熊葱的。”我笑着说,就是为了找到它,看看,找到了吧!当然,这里太高,我没办法下去采上一把,而且,孩子们等着去吃披萨,没有耐心等我的韭菜。
假期的最后一天,东西都收拾好了,下午出门前,发了一个小面团打算晚上给娃们烤披萨面包。
一路下山去一个游乐场玩,回来的路上,我们观察并讨论每棵树的形状,路边小河的水是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
就在快到家的地方,突然看见路旁边的灌木丛中,长满了嫩绿的野韭菜,不远不近,触手可及。
一下子,感动和欣喜涌上心头,一切的遇见,看似是在不经意间,其实,都在期待之内。正好,和了面团;正好,冰箱里还有一盒鸡蛋。
晚餐给小朋友们做了五个小小的鸡蛋韭菜馅饼,俩娃一人两个,娃爹分一个。剩下的,我包了11只饺子。
晚上,坐在桌前,一边写今天的日更,一边细细嚼着我的韭菜馅饺子,很幸福的,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