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回到家乡的杜秋娘,受到时任润州刺史李德裕的礼遇。
《新唐书·李德裕传》说:“漳王养母杜仲阳归浙西,有诏在所存问。”《旧唐书·李德裕传》说:大和八年(公元834年)李德裕至润州,“奉诏安排宫人杜仲阳于道观,与之供给……九年三月,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进状,论德裕在镇,厚赂仲阳,结托漳王,图为不轨”。
唐文宗便召朝廷大臣到蓬莱殿,当面对证此事。王璠、李汉极力证实,宰相路随虽然极力为李德裕辩解,但李德裕最终还是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随不久也被免去宰相之职。
李德裕被贬,其实是“牛李党争”延续,但不辛的是,杜秋娘又成了牛党官员打击李德裕的险恶武器,李德裕终于被一剑封喉。
李德裕在润州时,她可能生活尚有保障。李德裕因“厚赂仲阳”之罪,罢免浙西观察使后,继任官员即使想“供给”也有顾忌,她的生活一定是很艰苦的。
杜牧经过润州时,“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中说:“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她要靠自己织布缝衣,而织布机却要向邻居借用,而且只能在夜间织布,她的穷困潦倒,百无聊赖,也就可想而知。
山色依旧,物是人非,一代才女,最后竟沦落到“穷且老”的悲惨地步,还要借邻家的纺车夜间织布,白天还要还回,卖出布后籴米才能糊口,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许,她在借着月光纺线织布时,还会哼唱那一曲曾经让她风光无限的《金缕衣》;也许,当她被穷困潦倒的悲苦生活彻底压倒之时,还会想起那曾经艳惊四坐的舞姿?天意难测,世事沧桑,当那满树的艳丽之花被一夜的狂风吹落地下之后,秋娘只能感叹: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