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时无刻处在与人的沟通中,而这沟通不止与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客户。更多的沟通处在团队中,两人为伙,三人为团。我们处在时刻变化着边界,沟通有浅有深的氛围里,交流顺畅就是会沟通了吗?
不尽然。
沟通有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与它不仅仅通过对话交流,还有肢体语言等体现。在团队中的沟通又与简单的沟通不同,它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它在多人之间寻求着平衡。这样子的沟通你能掌握吗?
美国作家J. 丹·罗斯维尔教授著的《小团队沟通课》就是这么一本书,他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教学,逐步揭开小团体沟通的各种诀窍。它以合作型沟通为核心,引入系统论思想,建立沟通能力模型以使人迅速融入、适应和影响小团队。里面用大量真实的案例,涵盖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场景,辅之以对团队中各类正式和非正式角色的详细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均给出了明确指导。它系统的讲述了,何为团队与团队内部的沟通问题。
说他是沟通课,我更想称为团队组建课。它用了大量的语言案例讲述团队中人的作用,首先什么是团队,由三个人或者更多人组成的人类沟通系统,成员间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产生互动,互相影响。这个共同的目标亦成为团队发展的方向,或者收货的果实。
我们知道了团队,那么维系一个团队持续发展下去靠的不止是领导人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协调力,更是各成员付出努力的结果。而各成员为一个团队的付出也就是贡献度。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努力的工作,依靠自己强大的能力带飞整个团体么,这听起来个人固然很优秀,可是团体评判却不一。
精准个人定位很重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建立高效团队,找准自己定位,支持领导决策。此书由小到大,由沟通点题,再发展到团体氛围,角色。
不做团队中散发低迷气氛的坏苹果。你是那颗坏苹果吗?你能解决那颗坏苹果吗?团队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他凭什么能当领头羊,而我落选,肯定是你们没发现我的优点。我明明做了这么多了,你们却说我没为团队贡献什么等,分享果实的时候我却没有得到什么,当然在现在的企业文化中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这也与企业领导的思想密不可分。每个人要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并且在沟通过程中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述出来或者做出来。当然这是指你是团队的拥护者情况下,若是团队中的坏苹果,大家请远离,一个时刻散发着丧文化丧理念的人会使团队分崩离析的更快。确定定位,选出团队中领导角色,每人都想想C位,可是C位只有一个。
提高团队的参与感,我们自己评估下在团队中我的参与感高吗?若是你是管理者,你会觉得高极高可现在大家单打独斗精神越来越多,对团队的一切参与度极低。加之现在人都有点社恐的本质,能沉默绝对不发言,无形中就增加了沟通的距离感。这一切对于成员来说,参与感并不高,复杂多变的工作,持续无休的加班模式卷起来后面,大家对团队除了工作之外的沟通已经不在抱有任何期待,也并不想参与。在一次会议中能投赞成票更省事绝对不会投反对票,哪怕这个赞成的终点是错误的,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记得之前公司考虑过上办公系统,可是大家都习惯现在的模式了,也都清楚刚上系统大家只要手忙脚乱一段时间,接下来后就会很顺畅了。工作起来也会快速流畅许多,但是大家连前面的时间都不想度过,所以到现在依旧是用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始方式工作着。我们有时候仅仅是为了随大流,不做团队的怪人,当有一名新成员加入后他可能鸡血满满,斗志昂扬。但是过一段时间再看,团队中的老人的习惯他已经模仿的差不多了,他也变成了另一个老人,那股冲劲悄悄的并不复存在了。
还有一些管理者为了体现亲民化,与大家打成一片,毫无界限。这是就没有距离感了,初始进度会很快,但是有政策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生不同了,这政策要是对大家都好,那能很快的实施下去,若是这条政策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进行的就会很艰难。久而久之团队会变得更散。分崩离析。特别是关系到个人劳动分配的时候,有些就开始觉得不公平起来,由激情满满变得散漫起来。还有一些领导喜欢画大饼,最后分果子的时候就变得十分的小心翼翼,一分也不能出手。整个团队士气立刻变得沉重起来,大家逐渐开始躺平,这是我之前公司团队的现状。每个团队都是由强转衰,如何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持续的创新发展力是每个管理人员要做的事。
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掌握良好的团队沟通方法,能让你少走弯路,快速进步。期望读了本书后都成为小型团体和团队中的优秀沟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