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问题发生往往有滞后性,小学的问题,大多数学龄前埋下的种子,中学的问题是小学种下的因。注意力问题也一样,不利于注意力发展的错误教养。
一、过度保护
比如孩子会走以后,家里的桌子、椅子有棱角的地方全都给包上了,有可能磕碰孩子的东西也都被挪走了。在户外活动时,稍有危险或者不太干净的地方,就不让孩子去。这看上去是在保护孩子、爱孩子,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注意周边环境、警惕危险的锻炼机会。
孩子偶尔受一点点小伤,并不是坏事,这次在这个地方被碰着,或者摔倒了,下次再经过时他就可能会注意了。如果保护的太好,孩子根本就没有去注意的需求,也就无从发展了。
要知道,在学龄前,孩子的注意力并不主要通过阅读绘本、有目的游戏这些活动培养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吃饭、无目的玩耍和家人的互动中培养起来的。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然的生长环境,孩子各方面能力包括注意力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二、过度关注
除了给孩子过度保护,我们还总是给予过度的关注。
家里玩具越来越多,简直像个玩具店了。小易也越来越喜新厌旧,一个新玩具从最初能玩十来天,到后来两三天就不稀罕了。
大人们还经常围着孩子转,小易正在自己玩玩具,奶奶过来喂两口水,不一会儿爷爷又过来指点几句应该怎么玩怎么玩,又过一会儿妈妈过来喂水果,孩子就这样不停地被打断。
给孩子买很多玩具、绘本,以为这样能开发孩子的智力,结果却是让孩子左顾右盼,不知道该玩什么、看什么,反而不利于培养耐心、专注的习惯。结果孩子自发的专注状态,却总在无意中被大人打扰。
而且,这种不良的互动模式,有的还会延续到孩子上小学。孩子在写作业,家长陪在一旁,嘴就停不住:“这一笔写错了。”“坐好了,眼睛太近了。”“这个空没写。”没时间陪的家长也放心不下,一会儿进屋给孩子送口水,一会儿过去问问写得怎么样。这就好像,你在开车,你旁边一直有一个人在给你各种提醒,你是什么感觉?能心平气和、专心开车吗?很难对吧。孩子也很难。所以,不少家长到孩子四五年级,突然意识到:孩子这么大了,该自己写作业了。但是却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问题全都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独立玩耍、探索的空间,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我们给孩子帮助,什么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去打扰孩子。
三、即时满足
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有求必应、即时满足。”
妈妈,我想吃蛋糕。好,马上给买一块。
爸爸,我也想要一把小明那样的枪。好,马上下单给买一把。
这样对孩子有什么问题呢?孩子就没有机会发展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了。2001年国际心理学大会正式发布“延迟满足能力”这个概念。它是指为了将来的更大目标而自觉抵抗眼前较小诱惑的能力,属于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揭示了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每个人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有一个孩子,天资非常好。也就是因为孩子确实聪明,爸爸捧在手心里,要什么给什么。孩子想吃点心,即使很晚了爸爸也二话不说马上去给买回来。爸爸的想法是,你的一切需要我们尽力满足,我们对你这么好,那么你一定会听话、会好好学习吧。其实不然,这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爱学习,到四年级干脆就休学了。为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延迟满足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不能延迟满足的孩子,眼前的任何诱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干扰,会让他们不能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甚至是玩,都可能因为一个新的诱惑而分心,那么他们的注意力的稳定性自然就很容易被破坏了。
我们说注意力的本质是人对自己认知资源的分配、控制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力离不开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这些能力的加持。所以,我们家长平时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学会抵抗诱惑,千万不要“有求必应”。
四、过早、过量接触电子屏幕
第四个错误的教养方式和电子屏幕有关。我们都知道让小孩子接触电子屏幕对眼睛不好,其实孩子过早、过量地看动画片、影视剧、电子游戏,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专注力。200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过一个研究,1-3岁的孩子,如果每天看电视一小时,那么他们7岁时专注力就会下降9%。但是现实中,有多少家长经常用手机、用平板去代替自己陪伴孩子,去换取一时的安静?
可能你会不理解,孩子看动画片比干什么都专注,喊他吃饭都没反应,为什么说会影响注意力呢?这要回到我们之前分析的注意力的概念,注意力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屏幕给到孩子的是大量短暂、快速的动作,镜头切换呈现的大量的信息,孩子淹没在这些直观的声音、图像中,他们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声光影的刺激就能不断地唤醒他们的无意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很少对信息进行加工,基本是被动接受。有经验的家长知道,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完一集动画,你问他看的是什么故事,他们很多时候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屏幕呈现的一个个结果,没有思考。
而且,看动画、看剧的这种经验会增加他们注意的阈值,换句话说,如果外界的刺激没有像动画那样有意思,就很难吸引到他们的注意。我们想一想,学校里哪个老师上课能像动画片那样生动、吸引人?
所以,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孩子2岁之前不要接触电子屏幕;2-5岁每天使用屏幕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要看高质量节目,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观看,帮助他们理解并学以致用。
所以,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让手机、pad帮你带孩子。
五、不良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是我们育儿的重头戏。我们知道,儿童专注力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健康发育。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神经系统、对大脑发育都有影响。
(1)如果孩子爱吃甜食,经常吃含有大量糖分的零食,或者偏爱肉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就都会导致体内热量过剩,大脑长时间处于持续性兴奋状态,难以静心、专注。
(2)还有,如果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罐头食品、卤味等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成分,甚至有些食物还含有铅等容易损害神经的重金属,都是不利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从而会影响注意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