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新发声!如果大部分人终将感染,那这件事你一定要切记……
最近,随着“新十条”的发布,疫情防控出现新形势。
除了特殊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行程卡也正式下线。
我们见证了历史,也即将面临一场防疫大考。
这两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很多人不小心中招,确诊新冠。
症状大都是,咽喉痛,发高烧,浑身疼,接下来是流鼻涕和咳嗽。
有网友调侃道:“如果你一个阳性患者都不认识,请检讨一下你的社交能力。”
由此可知,病毒真的离我们很近,甚至就在你周边。
面对如此情况,为什么我们还调整原有的防疫政策呢?
因为这波疫情中,90%以上都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和轻型,很少发展成肺炎,重症肺炎更少。
张文宏团队说:“99.5% 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就能解决。”
钟南山院士也说:“感染不可怕,99%的人可以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过去的三年,让我们不愿意接触新冠,甚至谈“阳”色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这个病毒的认知逐渐提升。
未来两三个月里或将是人群感染的高峰期,但不必担心,只要科学防控,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今天,本人就为大家盘点这份新冠应急指南,关键时候很重要。
01 前期防护,阻断病源
网上有一种声音说,改变防疫方式后,早晚都要阳,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认为早阳早好。
真的是这样吗?
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接受采访时说:
“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从最开始切断病原,做好个人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改变:
正确佩戴口罩不超过8小时;出门回家勤洗手;每天通风半小时,多晒太阳少聚会。
时时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及时接种全程疫苗,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另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加强身体锻炼,坚持规律作息,睡足8小时,提高免疫力。
2.健康膳食,保证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摄入。
饮食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饮食营养均衡。
如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两用食品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藿香、菊花、荷叶、丝瓜、冬瓜等。
3.平时多喝水,尤其要喝白开水或电解质水,补充身体机能所需。
4.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早晚淡盐水漱口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5.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恐慌,稳定情绪,科学应对疫情。
02 物资准备好,“阳”了不恐慌
最近,网上也出现了囤药、抢购药物现象。
其实没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长时间存放也会过期,浪费资源。
“囤”不可取,“备”是必要的。
家庭药箱可以主要准备以下四类药物,注意相同功效类别的药物选择一种即可。
(1)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止咳药:惠菲宁、阿斯美、橘红痰咳口服液等。
(3)缓解咽干、咽痛的药物:咽立爽、克感利咽口服液、柑桔冰梅片等。
(4)止泻药:腹可安、蒙脱石散等。
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相应用法用量的标准服用。
普通人用药的原则应当是“能少吃一个药就不要多吃一个药,能用一种药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两种药”。
有孩子的家庭备儿童服用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药物。
患有基础病的日常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家中储备一个月左右的基础用药。
按需适当储备抗原自测试剂和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
另外,冰箱里备好一周左右的食物。
以水和主食为主,买一些储存时间比较长的,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例如:胡萝卜、白菜,南瓜、红薯、柠檬、橙子等。
尽量减少外出,即便外出也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率。
03 感染新冠,会有啥症状?
据身边感染者分享的经历来看,大部分人都是觉得症状比感冒、重感冒,还要轻的,所以大家不要有任何慌张的情绪。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可自行居家治疗,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轻症患者感染初期会有轻微干咳、乏力,发病2~3天,会反复发烧;
发病4~7天,随着吃退烧药,大量饮水病情会缓解,身体略微不适;
发病8天以后就会逐渐好转。
以上症状的发展,常见于普通中青年患者。
注射过新冠疫苗和加强针的年轻人,病程较短、症状较轻。
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热过程更为复杂,需要格外注意,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04 如果阳了,怎么办?
如果抗原自测呈阳性,我们需要:
保持冷静不慌张;自我隔离要及时。
回忆一下自己的活动轨迹,及时提醒和自己有过密接的朋友家人,让他们做好防护和抗原检测。
无症状感染者无需药物治疗。
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期间要做到:
1.根据自身症状服药,注意药物不要叠加服用,对症用药即可。
网友@庄无邪分享自己曾经因为数小时内连吃了三种感冒药,导致被送医抢救的经历。
一种症状吃多种药,不仅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体温在38.5度以下的可以进行物理降温,超过38.5度可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2.不外出,谢绝探访,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
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
3.提前配备好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带盖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资。
4.家庭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
5.感染者和家人吃饭分桌、洗漱上厕所错开时空,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
自己感染了,一定要和家人保持距离,尽可能保护好还没感染的亲人。
阳性感染者出现呼吸困难,服用退烧药后仍然发烧超过38.5度并持续2天,不能饮食,感到头晕目眩等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
居家治疗期间,除了做好防护,还要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紧张。
自测抗原阴性且两次核酸检测正常,可结束居家隔离。
新冠轻症痊愈后,要注意多休息,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
05 新冠后续发展趋势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感染新冠会有严重后遗症吗?
对此,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有了最新研判:
医学上对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
现在大家所说的全身疲劳、抑郁压抑、思想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这些“新冠后遗症”是比较主观的。
这些都是随着一段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善和消失的。
所以这个不叫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下一步防控的关键之一是加强疫苗接种,重点加强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种。
防控政策的重心,应该由防控感染转移至防控重症,轻症不必恐慌。
我们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
钟南山院士说:“根据团队模型测算,广州这波疫情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但这一切还要取决于,我们在这波大感染中的实际承受力和具体做法。
现在,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现实,开启新的防控形式。
按照要求,理性防控,科学治疗,不跟风,不信谣。
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防控措施的叠加优化,意味着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
但是,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和结束疫情并不是一回事。
想要真正结束疫情,无论社会还是个体都还要做很多事。
比如医疗机构的相关准备,个人防护措施,科普的重要性、让人们减少内心的恐慌。”
大家一起做好防护,熬过这个寒冬,终将春暖花开!
保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是我们当前最需要做的。
转发周知!疫情并未结束!人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