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拾穗》,这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收获”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向人们展示了三个妇女在麦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
之所以选这一课,除了考虑到课程进度外,主要还是基于我个人内心的倾向性。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情景,小时候都经历过,只因“少年不识愁滋味”,每到麦忙季节,反倒觉得最快活。而今,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自己也几近不惑之年,周末回家去果园帮父母摘果子,望着老人日渐佝偻的身影,心中充满无限酸楚。所以,选了这一课,因为有感觉。
本节课,我借助导学案引领孩子们自主学习。预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能通过默读课文独立识字:认字7个,写字6个。二是能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教学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一、自主读识。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默读课文自学课后绿色通道及田字格内的生字,二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学完后,分别就两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测,效果良好。
二、合作读议。同学们带着预设的两个问题再次读课文,先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商讨解决疑难处。其中问题一的回答起先不是很顺畅,我适时举例引导,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问题也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很容易就区分清了问题二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顺利突破了学习难点。最后,自然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领悟了文章的中心。
之后,我又补充介绍了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渗透了“节俭”、“珍惜”、“体谅”等育人理念。
三、读写迁移。让同学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辛苦劳作时的情景。遗憾的是时间紧张,这个环节未能实施,临时留作了课后作业。
总体感觉还可以吧,预设的学习目标顺利达成,尽管课堂上没有特别令人欣喜之处,但同学们学得还是很扎实的。第一次上小学的公开课,校长说我还是在用中学语文的方法教小学语文,我也有同感。慢慢改进吧,多了解了解儿童的接受心理,力争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学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