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策略的话题,与老师们交流,就该任务群的实施路径谈谈自己看法。
一、对标语文要素,确定单元学习任务群名称。
语文要素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年段目标在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具体落实,让学生知道学完这个单元的语文课程后应该达到的标准。它是能力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能力体系的构成部分。单元课程学完之后,达不到语文要素的要求,会弱化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依据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确定本单元的主体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单元为单位的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六个学习任务群是独立的,其次它们又是交叉协同的。它们是靠语文关键能力联系起来。独立、融合、协同是很重要的特点。
二、解读教材四套系统,创设主题情境。
课文系统我们在教材上看到的就是这个单元的一篇一篇的课文,这个单元所有的课文集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单元的课文系统。
助读系统,包括单元说明,包括阅读课文前边的阅读指导,还包括每篇,课文下面的课下注释,有的课文可能会有边批旁批,这些都是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希望能够通过教材编写者提供的助读内容,让教本变学本,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看到的每篇课文后边的思考练习,单元的习作,语文园地里的一些实践活动,叫做练习系统。他们共同指向学生在这一个单元学习过程当中,落实语文要素,在语言积累,语言品质提升方面获得应该有的思考和训练。
第四个方面,知识系统。有些课文会在后边有一个资料袋,或者有一个小的知识补白,有些在习作部分会专门的安排习作的相关知识。在语文园地部分会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性的知识,比如交流平台。这些知识的集合,就是这个单元的知识系统。
我们要去分析教材的4套系统,中心的目的是要找焦点做判断。我们要看到这4套系统聚焦在哪些问题上,进而由它们的焦点出发,去判断教材编写者的设置意图,去思考这个单元,教材编写者赋予它的教学价值,以及我们根据这种教学价值提取出来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提炼大概念(核心知识)。
新课标赋予单元教学新的内涵。单元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核心知识)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集合,指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微观单元。微观单元一般指教材中的现有单元,对每个单元通常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围绕主题或项目,重新组合统整、规划单元。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开展典型的活动,在任务驱动下形成一个学习单元、微课程。
单元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的结果,是学习学完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之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形成何种素养。学生是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语,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学生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学习迁移,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大概念”可以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大概念是在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下生成的,统摄知识和技能。在语文课程中,核心知识大概念分为具体的语文知识事实性知识,抽象的语文知识即概括性知识。
在单元学习任务群实施中,提炼大概念的路径:
第一,要依据国家课程目标,以实现语文要素为导向,提取出单元大概念。
第二,从解读教材四套系统中,归纳、整合、萃取出支撑单元概括性知识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
这时候,我想给老师们提一个建议,教学单元之前,设计学习任务群之前,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因为教学参考书是集中全国优秀教师编写,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最能体现编者的编写意图。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四套系统进行整体解读,归纳提取共享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然后进行整合萃取,提炼单元大概念,实现理解,学会迁移。
四、设计主题任务框架,结构化学习过程。
围绕一个单元内容,根据教材四套系统解读的结果、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提炼一个学习主题,确定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情境后,围绕这个学习情境来设定一组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分解在不同单课教学中。每一个单课教学,都有核心任务下的子任务。核心任务与子任务结构在一起,形成进阶式的单元任务链、任务网,驱动教与学,进而匹配合宜的学习活动,结构化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单元的完整结构。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单元教学,不能盲目否定单篇教学,因为单篇教学的的价值是经过几千年检验的。在教师、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不要进行大规模的整合。老老实实一课一课地教,完全可以达成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以语文学习活动教学单位,展开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往往展开比较充分,按照学习规律进行。学生在经历、体验、反思、重构4个关键动作中,学习积极性高,指向性强。在任务驱动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起来,“活动”起来,学习积极性高。切实纠正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的目的。
六、围绕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
优秀的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