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

       关于《道德经》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说谁对谁错。与我们个人而言解读的有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又实用,就是对的,因为我们学习任何东西,其目的都在于学以致用。正如佛祖释迦牟尼讲的:依文解义,三世佛缘。如果只是死抱着原文去解读,其实并不能够真正理解《道德经》的思想和智慧,要把它延展出去,然后掉头再收回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经典的思想和智慧,不仅仅是《道德经》,对于其他的各家各派的经典解读都应当如此。

道是宇宙的起源,而不是我们平常人所说的道路、规律、方法和窍门等。

名是对一个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刻画、描绘和认识,而不是随便的名字。

        道是宇宙(天地)的起源。但它却是没有办法去描绘和刻画的,因为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声音。它生出了宇宙,而宇宙又生出了各种星球,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再然后地球上又生出万事万物,其中就有我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等,这就是老子的宇宙生成的过程,也可以说这是道家的宇宙观。

       要想观察、体会宇宙的万事万物,我们按道家智慧就是要“守一”,按哲学观点,就是要暂时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也就是要尽量屏蔽掉不重要的欲望,要高度关注最重要的欲望,尽力实现它,这样才能够迅速地抓住事情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也就是能够“以观其妙”,达到忘我的境界,这种状态也叫常无欲;如果我们的欲望很多,注意力很分散,那么他不管干什么,学什么,都只能学点皮毛,取得点初级的成绩,根本无法取得高深的成就,这种状态就叫常有欲。

       不管是常无欲,还是常有欲,它们不仅是人类的行为,同样也是人类的思想和内心反照。按照这两种状态去做事、学习,最终的成果则是完全不同的。常无欲和常有欲所以它也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因为我们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个领域的东西学好,首先要在我们的思想和内心精神世界里下功夫。只有我们的内心真正重视,喜欢的事情,我们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做,主动地屏蔽掉那些不重要的欲望,最后这件事情肯定做得很好。反之,如果我们内心不喜欢这件事情,没有真正地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自然就会走神、分心,最后只能敷衍了事或者只学到皮毛的东西,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描述清楚的,不是常道;名可以命名的,不是常名。 2、无名天地...
    牧郎人阅读 3,142评论 0 0
  • 备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被认定是最接近老子原版《道德经》的,特别是甲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通行版...
    果然是果然阅读 7,965评论 6 10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夏沫er阅读 4,554评论 0 1
  • 全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
    骑鹤上云端阅读 1,209评论 2 1
  • 【原文】:道可道①也,非恒②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
    原来是你_4262阅读 3,96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