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下午的忘年交聚会,我第一次在昨天考完试,今天就改完了,进行讲评,我的改卷速度是周五考完,到周四下午讲评时,周四下午才改完并扫卷,期限就是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前改完去扫描。而我细细去计算了自己这次的改卷速度,是差不多花了8个小时改完了两个班的卷子。下午监考时改卷,差不多3小时,晚上从19点改到23:40,差不多5小时,早晨还花了差不多1小时改完,也就是认真专注的时间差不多也有8小时,学生诧异的同时,我也被自己给惊到了。
这次这么惊艳,一是为了下午的忘年交聚会,一是晚上有孩子的家长会,明天早晨又是一二节,几乎除了昨晚,五一放假前就没有任何改卷时间,所以我如果想改好,就得充分利用昨晚这个时间。于是提前和爱人说好晚上没法煮饭,就节约了时间,能在7点就坐在书桌前。第二就是没有太多的情绪内耗,直接就开始改卷。
这件事,又让我再次理解了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这个改卷的任务,被我定义为这一天的一件事,唯一重要的一件事,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一件事上,把其他的事情都往后推迟。
第一次理解这句话“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番茄工作法的运用,就是让自己学会专注。
第二次理解这句话,是前段时间送孩子去师大练球,他有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我就觉得这是一段特别长的时间,我可以做许多事情,于是我就每次出门前带了许多事情,但这次我就清醒地认清了这件事。我带了书去阅读,我带了日历本要做计划总结,我想去操场跑步,我和同事约好去做胶装,我还想看孩子打球,还趁着间隙眯一小会午休……这么多事,还在出发前心心念念不舍得出门,总感觉还可以再带点。结果我一到师大,很困,我坐在车里,什么也做不了,就想让自己先睡会。这时同事到了,也没得睡,直接就去了打印店,胶装机的预热需要30分钟,等我们胶装结束,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从2点半到了快3点40了,孩子都快下课了,而等待的过程中,天下雨了,跑步根本就执行不了。所以这个经历告诉我,一次只做一件事,是一种选择,是一次取舍,要预估好这个时间点,我最好有且只做一件事,我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机会,自以为我可以做好这么多事,其实压根就没法,只是增加了选择困难。
今天第三次理解这句话,一次只做一件事,尤其这件事,要花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比如8小时的改卷时间,我能不能不抱怨,不内耗,且匀出这个时间来为这件事的完成保架护航呢?在平日里,我周五考的卷子为什么改不出来,一总有许多事比改卷这件事重要,所以改卷总往后推,直到不能再推为止,二是总有一种不情愿的情绪,我不想做这件事,这件事好难,不想开始(上次写的要转念,认为考试就是反馈性评价,指导教学),这次的改卷让我摆脱了这两个困扰,所以成功完成了。
这三次理解,第一次重在“只”上,强调仅仅,强调一个时间仅仅只是做这一件事,专注上。第二次重在“一件事”上,强调选择与取舍,不要贪多求快,只完成一件事。第三次重在“一次”上,也就是一次性,集中地完成这一件事。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正确理解一句话,牢牢记住一句话,学以致改一句话,一句话,当你觉得它是正确的时候,如果没有和你经历、体验挂钩你的理解是不够透彻的,只是浮于表层,它还不是你的。以此类推,生活、人生的诸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