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算不算反思,两天来听到两位大师讲座,幽默的谈吐,特别是对自己名字的巧妙解释,总会让我联想到童年的事情。 在我要写反思,完成作业时,却有一种强烈地回忆自己儿时的冲动。
于是,准备写这些文字,希望老师见谅。
我出生在不很偏僻的农村,因为父亲的铁路工人的身份和母亲复杂的海外关系。我从小在村里就有一种优越感和自卑感。我可以吃到别的孩子从没见过的糖果和点心,可以说出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新鲜事物。不过,我也经受了妈妈偷看台湾的舅舅偷捎回来的信时的惊慌和不安。我的妈妈因为这些随国民党逃到台湾的哥哥姐姐们,只上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被迫回家了,妈妈说是一个老师向校长告的密,而这位老师之前一直在和妈妈打听她的家世,结果断送了妈妈的前途,村里人都说妈妈是上学的好材料。
也许是这些情结,妈妈从小就给我讲学习的重要性,千方百计让我记住改变我命运的就是学习,考上大学,不做农民。
我是村里第一个有写字板的孩子。用一根铅笔粗细的滑石条就可以在一块黑石板上写出自己学会的字,还可以画画,这是父亲在上海买的,别的孩子眼都羡慕红了。妈妈就每天在院子里的大梧桐树下,坐在石墩上用石板教我认字。我记得我会写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万岁!”后面还每次都认真地写上叹号。妈妈很得意我的写字,把我的字拿给来我家的每一个人看,人们惊讶地看着,嘴里啧啧着,夸着说这不像一个没上学的孩子写的字,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妈妈很自豪地听着,嘴里却谦虚着,说孩子小,谁知将来怎出息!
我一直渴望着上学。
还记得入学的那一天,妈妈和爸爸都没去送我。村里所有适龄孩子都聚集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点着名就被老师领走了。我在一堆孩子中,等着老师过来。却迟迟没有人搭理我。眼看着只剩我一个人了,孤零零地站在院子中央,心里慌了起来。周围一些家长在嘀咕着,对我指指点点。这时一个中年女子走过来,大声问我:“你叫什么?”我忙回答“我叫大燕”,她看看我,又看看花名册,摇摇头。恰巧一个认识我的人,走过来,给报名的女人说“这是张老五的闺女,给她报上名吧”
因为没有学名,老师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我张美花。并且在全班面前宣布我的名字。我很不喜欢这个名字。但不知道怎么说,老师好像也没有问我的意思。
回到家,我给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一拍脑门,连说“坏了坏了,忘给你起大名了。”
这时委屈的我,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第二天,妈妈和我来到学校,给老师好说歹说,将我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张晓艳”
从此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还有老师表扬的名单中。
到了初中,这个名字越来越响。每次家长会老师都要在家长面前表扬我。弄得平时从不管我的爸爸都争着开家长会,家长们羡慕的眼光,让要强的爸爸很满足。在他们眼里,我一定能考上大学。因为考上大学是每个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
可我一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给我起这么个名字。
在高中的一节历史课上,我的历史老师是个老学究,个性怪怪的。有一天,不知讲到哪些内容了,就扯到了人的名字上,老师突然提高嗓门说“XX,这个名字好!早晨天空布满朝霞,一切都充满希望!”同学们齐刷刷地看着我,我的脸一下了涨红了。心里却甜甜的。
我懂了,懂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懂得了母亲在我成长的路上给我的教育。
想到这里,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挺舒畅的。心灵深处那些温暖的的东西,就这样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