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世界上,当初大乘道主要在中国结果,在印度后期就没落。
大乘佛法的兴起,它整个的修行还会聚集在中国,中国佛经的翻译什么都方便嘛。
那么,他就在中国这一片,他会再来的,他会去救度。如果他有有缘的或者弟子,他会查时空,他提前查这100年,有没有一个时间段,是众生愿意修行的,或者是国家不会打击的。不是法难时期,如果是法难也没用嘛。
有一个这么个空档,十年或者八年,正好宇宙有个转换,或者说,这个时间众生很有可能有些人会热衷于修行。
只要他愿意修,不愿意,你怎么也拉不上他。他愿意修,但是他苦于没有指导,那么你就可以在趁着这一段,这个时候去弘法。他是一定要在这个阶段,他要观察没有,他就不来了。
因为没有,他就在其他世界弘了,就不会来,还是缘起不够,因缘不够。
但就算是目前,大乘佛法有兴起的苗头。但是大家对佛法的认知还是解很肤浅的,认为是一种信仰,对实修这一块认知其实很模糊。还有发心也不是根深蒂固地从心发出,在头脑里边,他想。
想要个佛果,他有习气嘛,他生生世世修行过,他觉得修行这件事,听到梵呗,看到佛像,他很开心,他喜悦,这是头脑的。心里边根本就没想着要去修证成道,没有那么强烈猛烈的心。
还有一种就是,二十一世纪,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重,对佛的神通,超人啊这些,他就喜欢,法力无边啊,很多人走入就是有这种想法。
你真正说拉着一个人去修行的话,很困难,因为他从内心,他不愿意断绝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他不愿意把这个世界看成幻境,他还是希望,我修,我能在这个世界更好地去五欲之乐,获得五欲之乐。
但是这个佛说是幻境,他不愿意。他是生不起出离心,真的是,就算你拼全力去博取,你最后还是无所得,他没有这个智慧。就是迷失了,迷得很重。
所以目前我们在每一个,假如我们去弘法做一件事。你要让大家在内心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念说,我想成道,甚至都像在沙漠里建一片绿洲,就那么难。
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条件不具备,是我们的心像沙漠一样,寸草不生,根本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说我要成道的心,就没有这个心。
这个心要有一个苗苗,芽芽,在这发起来都很困难,但是这个芽芽一旦起来。你知道吗?成道并不难,是生不起来。因为他要成道,他必须先要放下自己的,暂时地放下自己的对欲望的贪着。
他是一点也舍不得放的,他只是想多贪一些佛法而已。你不觉得,我们修行刚开始都,只不过是我人世间的东西玩够了,已经贪得够多了,我再把佛法再搂一点回来,最好搂个果子来,就是大家是这种心态。
我说举个例啊,当然大家不是,在座的不是。
你知道这个时候,你去观察自己的菩提心,观察我们的发心,所以他平等心,慈悲心始终没有。
因为他是为自己喜欢,他才不会管别人是成道不成道。然后你会看他的心,就像沙漠里头想长个芽芽。
你知道没有慈悲,你根本那个就是无源之水,永远是沙漠,你的心。空中盖楼呢。
然后呢,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心很重,然后不断地是毒水,还给你浇毒呢。刚结个芽儿,浇了一壶毒水,哎,灭了。三毒嘛,贪嗔痴,杀盗淫。
所以刚开始的起步最难,一旦我们在这个沙漠上建起一方绿洲,我就觉得,可以了,OK了。你菩提心具足了,OK了。
你成道之心坚定了,那么没有什么困难,是你不可抗的。比考博士容易多了。十年寒窗,你都坐过来了,这比十年寒窗......
因为那个要拼命地学,还要考试,这个是,你不要想就行了,你说哪个难?你说哪个难?少想一点,少分别一点,你还不会?懒,谁也会。心懒一点不就完了。打打坐,盘个腿,有啥难的?比站着舒服多了,是吧?
只是有担心,有恐惧。如果是大家再有正确的佛的指导,慢慢地把心调回来,有啥难的?就是心不定,不愿意修。
你不要以为说大家坐在这就愿意修行,不是这样。头脑愿意,心不在。只是头脑,你知道都在头脑里边,你发现你的喜欢是在头脑里边的。心里边,连个苗也没长。
心里边是苦难,苦水。因为这个世界受委屈了,一瓢苦水在那。啥也没有,成道是想离苦得乐,而不是从轮回解脱。
因为你不管轮回,你才不管呢。眼下的苦都搞不定,你怎么有能力管轮回这件事呢?轮回不觉得苦,因为你没体验呢。眼下那件事很苦,我怎么能从那件事里边解脱出来?
这就成了对治法了。所以佛永远讲不出第一义谛,它必须教你个善巧方便的法,来把你这个苦先除一下。
你畏惧死亡,我告诉你怎么修不死,那阿罗汉就是说了生死嘛。然后第一义谛是说,生死如幻,你了个啥?这叫第一义谛。
第二义谛,不了义就是说,有生有死。死是很恐惧的,有八苦,有轮回,你要灭。所以灭尽定,入定,灭么。这叫不了义嘛。
所以佛讲不出第一义谛,是众生不关注轮回。众生只关注苦,我想离苦得乐,我想拥有更多。
所以你看,我们经常讲大乘佛教,哎呀,我是大乘,小乘我们不修,要修就修大乘,不修小乘。脑子里是发的心,心里边全是小乘。
心里面你看,你要的就是离苦得乐,不要死,对死的畏惧。我生老病死,最好是不要病,不要死。然后很关注自己的肉体,很关注自己的情感等等。这就是标准的小乘心态,然后学着大乘佛法。
佛咋讲第一义谛?佛说这个生死如幻,你说,我幻,但是我苦嘛,你先把我苦解决了。我刚失恋了,是吧?就这样子。
现在大部分人就是这样修的,然后说是没收获,修很多年没有收获。就是自己在混乱。他就不知道大乘菩萨应该坚定的信念是什么?
这个世界如幻,你终无所得。成道一定要解脱,否则六道轮回就,每天每天,生生世世都......
如果你,从来连一世都舍不得拿出来修行,你啥时候成佛?成道遥遥无期,永远不可能的。连三年,五年都舍不得,别说一辈子了。
其实你要仔细,你是个聪明一点的人,仔细想想,你从早到晚,一天三餐,吃了30年。而且就那些饭,然后剩下的,有些事做了30年,就那些事,然后就是恩恩怨怨,恩恩怨怨。你有啥呢?
然后贪嗔痴慢疑,不是别人骂你,就是你骂别人,就是这样。而且每天重复啊,你这不厌倦?从来不发心自己走出。
然后突然有一天很苦,卡在某件事情上了,然后去解决这件事。你知道解决了这个,你不解脱,下一个又在那等着你,陷阱是一个接一个的,那自己挖的。你从这儿跳出去,那儿还有。
因为你习惯没解决,习气没解决,心性的东西,你只能越来越苦。而且佛说了,这就是苦海。
你想快乐?暂时的欢愉,昙花一现而已。然后欢愉完了,你就知道,真的是苦海,苦就来了。佛是一语道尽的,知道人类就这样的。
你别折腾,咋折腾你也不可能离苦得乐的。你在人世间就是这样。你不改变自己就不可能。
不要指望别人,改变了别人你能离苦得乐?改变自己。问题是改不了别人啊。你哪有能力改变别人?
(不过成佛确实很有诱惑力。)
最好它的诱惑力能跟你的习气抗衡。但是习气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嘛。你认为就是那样的,所以那样。你对自己的认知也有问题。
佛学里边,他不给自己下任何定义,它不像心理学,我们现在很多的理论,你看网站上说,这类人就是这样的,那类人就是那样的。
人是个没自己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他遇不同的人,他就不同。我对你可能是善的,对他就是恶人。
所以永远不要给自己下定论,你可能明天也会变成另一个人。不要给自己下任何定论,也不要给这个世界的任何人下定论。
但是你在人道,有人的行为准则。人道有人的道,人有人的法律、规章、制度,你要在人道生存的时候,共同遵守的一个规矩,但不代表道,它不是真理,它只是人类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你在人道,就遵守那些游戏规则。
然后呢,你也知道,在人道,它有因果的。就OK了。但是不代表你不懂得真理。
摘自子归家(ziguijia.com)
杨宁老师随缘开示《你终无所得》@2016-02-24
杨宁老师说:因为是随意聊天,故视频中有些说法只是个人角度,而且有些措辞欠精准。还有一些聊天内容只是为了调整提问者目前的身心状态,无法重视见地阐述上的条理与圆满。再加上视频剪辑后的去头掐尾等,故视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愿智者闻之,能明辨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