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化漫谈之003 按图索骥
上一篇谈到,日本人告诉赫立格尔要学禅必须得学一样技艺,通过这门技艺来体会进而把握“禅”。咱们是不是可以说,武功也是一门技艺,通过这本技艺来体会进而把握“道”呢?我觉得可以。如果我们相信“道”无处不在,那她肯定也在武功之中。
历史上很多老前辈都有自己的体悟,更有很多名家把自己的体悟付诸文字,流传至今。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虽然这些文字并非“道”本身,但它们就像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头,把“月亮”指给我们看。也就是所谓的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见月,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头并不是明月。看是看到,但如何得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也没有统一的地图儿。
要说完全没有地图儿似乎也不确切,各个拳种都有很多自己的拳论、口诀和修炼路径。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拳的名字。比如您要体悟太极思想不一定非要练太极拳,不是只有太极拳里有太极的道理,就像不是只有八卦掌里有八卦的思想一样。也不是练了少林拳就有了禅意,就像不是画竹子就清高一样,画竹子的人也有很俗的,画的竹子也有很俗的。再一个就是不能太依赖这个“地图”或者说前辈规定的训练方法,亦步亦趋,不敢变通,肯定是行不通的。
相传春秋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擅长相马,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伯乐呀,当然伯乐是谁,也有不同的说法儿,咱们就不去考证了,这里就直接采信这种说法儿吧。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故事。孙阳把自己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相马经》。孙阳有个儿子,也挺喜欢这个,当然啦,也有这个条件,《相马经》这书肯定是看过啦,至于是不是能经常得到父亲的指点,我们不好说,不过起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有一天,跟父亲说找到一匹千里马,就是蹄子稍差点事儿。《相马经》里说千里马额头高大,眼睛又圆又大,蹄子也是又圆又大,而且端正。孙阳一看,这是一只癞蛤蟆呀!我们不太怀疑孙阳写的千里马的特点有问题,但按照他的描述去找千里马就不一定好找了,找到的也不一定就是千里马。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传达出来的意识是真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原来农村养鸡,都是散养的。如果哪天傍晚自己家的鸡没回来,妈妈就会跟孩子说,去找找咱家的鸡,看跑到谁家去了。如果孩子对自己家的鸡很熟悉,很容易就能认出来。如果不熟悉,妈妈就会跟孩子描述一番,但照着这个描述去找,就费劲多了。不过找到以后再看,妈妈描述得其实非常准确。
其实前辈提供的训练方法,也是这样。即使各家拳派再保守,这么长的历史中,也还是有很多交流的。拳法的理论也是互相借鉴,看着这个说法好就借鉴过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好多种拳的拳论或者说秘诀都差不多。等真练通了以后,就会发现这些拳论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这些拳论都很难指导具体的实践,说法儿很高大上,可操作性不强;另一个是,让你找一个更确切或者更好的说法儿,你也找不到,想来想去,还是原来这个总结的到位。所以照着口诀练拳,是很难得到的,得到了再看拳谱儿,又发现句句是真言。
总体上来说,按图索骥的做法儿不可取,错并不在“图”,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不能太依赖这个“图”。咱们刚才还谈了一条,不能只看拳的名字,认为只有太极拳、八卦掌里面有太极八卦的思想,从而小瞧了其他拳种,其他拳里面也包含着咱们古人的哲学和智慧,一样都能体悟最高的“道”。咱们前面说了,伯乐孙阳的儿子没学会相马,那有没有其他人学会了呢?当然有,比如,九方皋,下一篇,咱们聊九方皋相马。
轻而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