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文章其实很简单,很朴实。不需要优美的词句去点缀,也不需要刻意的强调所表达的感情。很平常,很普通,很随和的讲述最好。
龙应台的文章既是这样,“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这是送别儿子时她的感触,让她觉得多的除了实实存在的距离外还有心灵上的距离,所以她又会写“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一个人听音乐。”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细细想想确实如此,每每的送别,不是不愿意回头,而是怕回头的那一刻迈不开腿,控制不住,我知道她就站在窗边,就站在大门口看着我拉着箱子匆匆离开,送别一次,少一次。很现实,很真切。
除了目送儿子离开,她也简简单单真实的记录着她和母亲的故事,虽然草草读完一部,没能来得及细细品味,可是还能体会出平平淡淡才是真。文中反复再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你的女儿……”面对母亲老年痴呆,一遍又一遍问她的时候,她不像当今社会的我们,有那样的不耐烦,而是细心,耐心的诉她的母亲,我是你的女儿,然后为她梳头,涂指甲油。这也是一种送别,不是送儿子那样的送别,而是时间上的送别,送一次,少一次,或许在某某一天,她的母亲会离开。我们无法医治父母身上的病痛,我们也无法阻止生命进程的客观规律,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他们,去陪伴他们空白的记忆。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他们目送我们一天天长大,那么谁又去目送他们一天天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