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如人,风险如人
三个月前,老李到行里来申请贷款,并没给我们留下好印象,因为他太能说了,夸夸其谈,口气很大,显得很牛,并且反复强调自已讲究信誉,不会赖账等等,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了根本不会往心里去的。处事不惊是审批人特点,见的事儿多了,不会遇事都当真的。所以有小伙伴们打比方,审批人都是白马王子,是到西天取过经的,遭遇过无数的妖魔鬼怪美女蛇的投怀送抱,能坚持到现在不死,定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儿的。不过,老李离开时说了一句话,能不能合作没关系,有空时欢迎到厂里去指导指导。
今天去现场考察客户,距离老李的厂子不远,决定进去看看,也巧,老李正在车间跟工程师在谈事情。我们一看不要紧,看完了彻底颠覆了对老李的印象。好壮观的标准化车间,一万多平方的钢结构厂房,几十台八成新的设备整齐排列,正在自动运转,数百件各种规格的产品等待装箱出厂,地坪漆铮光瓦亮比猫舔的还干净。
边走边介绍,老李从成品箱中随机取出两根钻尾丝拿到实验室,为我们展示测试产品的质量。一把电钻,夹一根十厘米长、不足半厘米粗的钻尾丝,在一块九毫米厚的钢板上噌噌几下就进去了,瞬间钻透。还没完,调整电钻转向,又噌噌地出来了,钻尾丝依旧光亮如新,也就是说,在这么高强度的测试下,产品还能够重复使用,如果我是客户,一定会立即下订单的。除了强度测试,还有压力测试、速度测试,并保留了每个批次的测试记录,测试记录精确到小时分钟。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实战信贷经验分享》,作者米斯特汤,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前他到行里已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创业,从倒卖小饰品到开模具建厂,从小作坊到买地建厂,从三台机器到五十多台机器,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干掉了90%以上的同行创业者,顽强地生存下来了,生意上了规模,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都不算啥,给人耳目一新的是,初中没毕业的老李有极为超前的竞争意识,他花大价钱挖来日企的工程师;亲自参与研发取得十几项专利;每年投资超百万做品牌推广;根据市场变化亲自到广交会、博览会上去营销……还有,老李对财务杠杆的理解,机会来了,杠杆就能挣大钱,一旦机会过去了,杠杆可能让你一夜色回到解放前,要保持胜利成果,就得控制财务杠杆,不能借的钱坚决不借。对杠杆,短见者看到的是利,远见者看到的是坑。要想获利,先要避坑。
老李,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从他身上,看到人产品如人,风险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