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每年12月底,为了表示一年中的感谢,亲戚之间都要互相送礼,日语叫“歳暮”,在我们这个小镇上一般送礼在3000~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是160元~270元的东西,当然也有10000日元或者更多更贵,不过,送的多就回的多,适中最好,大家都没有什么负担。2020年的年末,我买了当地有名的糖熬鲤鱼和佛龛用的鲜花来到了叔叔家。
车还没驶进停车场,就见家门口热闹非凡。一辆印着“元气满满日间照料”的乳白色的小型车停在门口,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穿着同样印着“元气满满”的淡粉红字样的制服,正在引导着叔叔慢慢地走向车的方向。德子阿姨跟在叔叔的后面,手里拿着一包东西,微笑着表情很阳光,再看叔叔,虽是老年人的便装,但是干净利索,裤缝笔直,花白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
我明白了,今天是叔叔去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子,我这才发现自己来得不是时候。我的到来使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我慌忙对所有人点头,尤其对那两位穿着制服的年轻人,像中村家里的人一样说着“请多多关照,让你们费心了。”这样的客套话。这时,德子阿姨给他们介绍我说:“这是我家亲戚,是你们的同行。”那两位年轻人一听,立马对我鞠躬行礼,我也同样,互相客套。
叔叔在大家的瞩目下钻进了车的后座,阿姨把手里的东西交给了叔叔,说:“这是你的包,回来时别忘了带回来。”
不用说我也知道包里装着是什么。我们这里几乎所有的日间照料中心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要求家属备好一套换洗的衣服,以防万一大小便失禁,当然纸尿裤和尿垫等用品也不可缺少。叔叔到没到使用纸尿裤和尿垫的地步,我不知道,这个也不好问,反正不管用不用得着每次也要备好随身携带。
女护理员让叔叔自己拉上安全带,然后她检查了一下才轻轻地对叔叔说:“我关车门了。”在我这个内行人看来,一连串的动作非常专业。我欣慰地微笑着,冲叔叔鞠了一躬。那两位年轻人也上了车,一个驾驶,一个副驾驶。
我和德子阿姨站成一行,给车让出距离,然后双双挥手跟车上的三个人道别。坐在后座上的叔叔不露声色的嘴角上扬着,车上的和车下的五个人几乎同时点头鞠躬,然后车就驶出了家门。
我和德子阿姨几乎同时“啊~”长长地舒了口气,互看对方然后就笑了起来。我这个人一旦笑起来就是大笑,德子阿姨高兴地说:“咱们进屋喝茶去。”她边说边跟着大笑起来。
“阿姨,我刚才看叔叔那表情,怎么有一种家长送孩子去托儿所的感觉呢?”我依旧笑个不停。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你以为他多大啊!才去了一个月就习惯了,你来之前还在自己梳头呢!每次回来说那里面全是些老妇人,即使有男的老家伙,不是做轮椅的就是失语症,认知症,没人聊得上来,他在里面属于最健康最自立的,他每次回来就跟得了头彩似的,多多少少找回了点自信。”阿姨边说边准备茶点。
因为没有叔叔的“监督”,德子阿姨泡得茶好像味道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是我太随意了,还是阿姨太放松了,反正这茶的味道是自由的,茶叶多少,茶色浓淡都无所谓。
我看到桌子上放着几张熟悉的A4资料,那肯定是叔叔的Care plan(介护计划)。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下,没有介护经理人制定的介护计划就不能享受服务,所有的机构用的都是一个格式,我瞅一下就知道。“我可以看一下叔叔的介护计划书吗?”我问阿姨。
“当然。上午柴田介护经理来过,刚刚更新过的。”阿姨把资料递过来。
我的眼尖,直接找到了“个人目标”栏目上,几个目标尤其是第一个,我不经大赞。
“目标一:每周独步去公司一次;目标二:每周在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两次,维持身体机能健康;目标三:走出家门、减轻家属的负担…”
这是多么个性化的介护计划啊。“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柴田大姐,这个计划书做的好,叔叔的自尊心,社会价值都考虑进去了,也难怪叔叔愿意去日间照料中心。”我对阿姨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德子阿姨抿着嘴,真的是嘴角上扬的感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