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期间出去不得,但我有书就够了,闲暇时间捧起一本,就能消磨一个下午。
我从刚识字子时便很爱读书。从无厘头的漫画,到美好的童话。喜欢的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层次不断变高。由寓意深刻的寓言,到清新脱俗的散文。可以说我读书读得杂,只要是感兴趣的,都会花时间去读,甚至不惜熬夜都要将一章看完。
每当心情不好时,便会骑着自行车奔向新华书店,扑进书海,汲取鸡汤。闻着一缕缕书墨香,感觉整个人都要冷静许多。整个思绪都在书本的情节中,便没有了生气的思绪,全身心地投入。虽然现在的电子产品很方便,很快捷,但我依然不喜欢,因为我总感觉这样读书少了些什么,似乎没有了那种纸张层层叠叠的重量,没了那缕缕墨香。
起初我是不喜欢看深奥的书,像名著这种,我读都读不下去,那时我只看些漫画书。但朋友们都在看一些国外名著,而且没有人让他们看,我便很好奇,向他们问到:“为什么你们看得这么认真,这不枯燥吗?”他们几乎一起说道:“一点儿都不无聊,这书很有趣!”“为什么我看不下去,还没读一点就不想读了”“这种名著要细读,像这本,一页够读好几天呢!”他们都争相把自己手上的书拿给我看想,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整本书没有多少空白。
这天放学,我坐在房间里,一个人,只有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我捧起一本名著,那种厚实的手感压在手上,翻开,里面全是些文言文,刚读了几页,那种乏力感又涌了上来,但我克服了。我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中。读了一会儿,之后的剧情读懂了,便阅读越有劲。在这种感觉中我读了一本又一本名著。和我的同学讨论的也是书中的剧情,经常互相推荐书籍。
而这种习惯也让我的成绩渐渐提了上去,课外知识渐渐丰富,言文也能读懂一些了。以后每当看到名著,没有了那种乏力感,有读的勇气了。书陪了我许多年,我没事的时候,便会拿起书来看看。这个寒假假期的延长,只有书陪伴着我,让我不再无聊。
谢谢书本,使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