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很显然,新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借线上研修外力,让自己在专业成长路上得到不断成长。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明确方向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知识渊博、专业素养好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实现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成长方向,要对照习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在自己心仪的方向上执着成长。
1.课堂建模方向是基础。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必须过好课堂关,没有课堂作基础,优秀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教师沿着课堂建模方向成长,应该在教学设计、目标达成、教学反思和课堂建模这四各方面下功夫。教学过程设计新颖,教学目标把握准确,预设空间宽广,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目标达成度高,有改善教学过程的有效策略,反思有效深刻,有自己课堂建模的过程和结果可供学习和推广,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
2.育人管理方向是核心。教书育人,育人、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育人管理方向包括:学会组织教学,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班集体建设,教师要营造有规则且能遵守、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的班集体,这是班级授课制对班集体的基本要求;文化育人,这是班集体建设的高层次目标,它需要管理者不仅有高超的育人技术,还要有智慧宽容的育人情怀,恒久的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班集体才能呈现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孩子们才有真正的成长。
3.课程建设方向是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建设方向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师要依据课标、基于学生实际、着眼自己的专长特质,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达成国家课程的最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不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开发校本课程的,而是需要那些有专长、有情怀、善成长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他们在这方面将有卓越成长;地方课程综合化指的是教师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能主动承担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能在综合各个主题的基础上,培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传承乡土文化。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专注阅读
一个专业化的语文教师,他所拥有的语文专业知识,应当比教材所要教的知识丰富、深厚得多。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全面透彻地理解分析教材,设计教法,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体悟文中的人文内涵。
“教师的知识开始是一桶水,接着要变成自来水、常流水,最后要教学生学会自己找水。”国家督学、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司长王文湛如是说。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更是深有体会:“教师是最应该读书的人,读书是最好的备课”。由此,我们可以达成共识:广泛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阅读教育经典,探寻教育真谛。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渊博的知识,唯有靠大量广泛阅读,阅读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儿童文学,常看些经典小说、散文,鉴赏品评并抄录诗、词、曲、联精品和格言警句,经常翻阅并熟记常用成语典故等,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更能培植高尚的道德情感,学习做人、做学问的基本道理,孕育大气,陶冶心灵。
2.对话教育专家、名师,启迪教育智慧。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让精神升华,培育一种大气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窦桂梅说:“书籍,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把书当作自己的“宝贵财富”。教师读好书是指导学生读好书的前提,如果一位语文教师能把“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思想理念植于心田,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他就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才会智慧进发,情绪豁达,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向语文课堂。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勤于实践
教师专业化素质的体现场所最终是在课堂,纵观众多名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激活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扎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是他们获得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历程。
1.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依靠教师投身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去体会,去感悟,教学实践才是成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要靠教师在实际课堂上不断反复地尝试、实施和修正,最终才能逐步熟练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提高各种技巧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2.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一个名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中优秀的教学成绩和得到普遍认可的优质课,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映,但科研成果却是反映教师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最有力证明。
四、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发展。
1.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教学后的反思。“教然后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是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五、好风送我上青云——巧借外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专家引领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巧借外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参加线上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接受专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对某些教育问题的见解,可以打开自己的教育视野,获得某些方面的教育启迪,促进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深入思考。除此之外,线下与专家对话则是专家与教师的思想启迪和智慧碰撞。能与专家充分对话的教师,肯定也是一个有思想有底蕴有内涵的优秀教师。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与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能超脱世俗的纷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