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三:把家长的成就感变成孩子的成就感。
快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位家长希望我们的老师(我们叫学习教练)给孩子好好复习一下,这位老师马上说:“家长放心,我会帮他好好梳理一下知识点,给他好好讲一遍的。”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本能做法。但我觉得这样做有所不妥。恰当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梳理知识点,讲给老师听,如果他不会梳理,就要教他梳理,他讲不清楚的地方,就是他需要强化的薄弱地方。只有这样,他考出好成绩,才会有成就感,他才会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否则即使成绩进步,他也是没感觉的,反而会产生依赖感。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爱动脑筋,遇到难题不愿思考,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要遇到不会的题就问,家长或老师就会讲给他听,形成了不愿动脑的习惯。如果孩子遇到难题,那说明这正是他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要求他能在不看书本的情况下,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先清楚明白地讲出来。往往这个时候,一半的孩子就会做了,如果还是不会,则要通过不断提问,带着他思考,最后引导他自己思考出来,然后要鼓励他:“你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做出来,好厉害!”他也会很得意,也就建立了信心,以后遇到难题,他才有信心去思考。
《三字经》讲“教不严,师之惰”。为什么我们喜欢给孩子讲题?因为自己会做,讲给他听,这是比较简单的做法。而如何启发孩子自己动脑,却是需要具备功力的,而且给孩子讲10遍,不如他自己讲1遍有效果。孩子在讲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发现问题,这才是真正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孩子能讲清楚了,才是真正掌握了,也就不需要再问他: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