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间要互相欣赏,不仅有智慧而且要有宽容,我举几个例证吧。
第一个例证,是我对自己的一个反思。
我很少在微信上聊天,我写的文章,都是针对自己的疑问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感而发的,我想着这些文章可能也会对别人有一些启发意义,所以经常不自觉的,写完就发到一些群里了。
使我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文章可能有些深,理解起来有些难,你比如说我介绍西方哲学,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更好的去理解与适应这个社会,结果有些文章就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误会,以为是要向他们洗脑,我不禁愕然,很多国人竟然连一些基本的理性能力都没有,而我又想过多的去维护一下我的观点,从而又引起了更多一些的争论,以至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发现之所以反感就是距离太近了,人们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比如我发到一些文友的群里,因为别人搞不清我的身份,反映就挺好,而且还有很多朋友加我私信和我探讨,说是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这使我很感动,也更有动力去写作了。
虽然有时候只是个虚拟的空间,也会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人应该学会内方外圆,在洞悉真相的情况下,也要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幽默,否则就是真糊涂了。
不管怎么说,我是付出了实践,得到了教训,修正了观念,坚定了步伐,这于我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讲的人,写的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是关于幽默的领悟。
第二个例子,有一个将军是个秃顶,所以那个侍者在给他服务的时候,看着他秃头非常有趣,老盯着看着,结果一不小心,把一杯红酒倒在将军头上了,大家一看,这完了,大家吃饭经常在那里纠缠服务员,说话非常的不礼貌,不客气,给人家摆架子,多的是,大家觉得这服务员肯定被开了,被打了,将军什么都没说,淡然一笑就说,伙计,我为了头发长出来用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效,你以为你这有效吗?
大家在一笑中,化凝重为轻松,这里面体现的不单单是对一个人的原谅,他把整个气氛化解的非常活跃,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不仅有智慧,还体现一种胸怀,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幽默的人物。
谁啊,庄子啊,庄子告诉我们什么?庄子告诉我们,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怎么改变?
你用道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所谓道,不就是一个大的视角和这种胸怀嘛,你要万物平等,大鹏和蓬间雀没有什么区别,大鹏飞那么高,蓬间雀飞这么低,只要自己尽力了都一样,我们经常说大鹏伟大,蓬间雀很渺小,这不是庄子的意思,万物都是平等的,齐万物,第二个齐是非,对和错没有那么多讲究,有的时候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没有必要老是说你对我错,我错你对,老追究这个问题没什么意思。第三个,在生死问题上你不要老那么恐惧,活得时候活得很精彩,面临死亡的时候,你也就很坦然了。
庄子这三个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最后达到的是什么,逍遥游。这种自由自在的境界,你知道这个观点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吗?
美国的专栏作家米奇,写了一本书叫《相约星期二》,不过他说话的方式跟庄子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他说,老师面临死亡的时候,他回去服侍这个老师,老师每天给他讲课,按理说,在学生面前接触学生的时候,因为不能动了,垂垂老矣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的难为情,但那个老师没有,后来他就感觉非常奇怪,他说老师你的身体现在都这样了,你怎么还是这么的淡定从容,这个老师就给他讲了,与生活讲和。
有的时候我们不只是用一种征服的态度,人有些东西是不能征服的,比如说人,终究会面临这个,“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终有这么一天,那你有时候就得用这种非常从容的乐观的这种态度对待,所以我们说这就有一种智慧,不仅有智慧,还有胸襟,这才是真正的幽默。
幽默,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它不单只是讲几个小段子,小故事所能包含的,它这里面的容量非常大。
孔子,释加牟尼,默罕默德,这都是非常幽默的人物,我们不是说他这个幽默是讲笑话,而是他们的行为所体现的。默罕默德有一次对大家说,唉,我一念咒语,这个山就会过来,结果念半天山也不过来,默罕默德说,好,你不来,我去,我走过去。
这个问题就是缓解的,不单是一种尴尬,大家觉得这都是可以原谅的事情,这个所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与胸怀。
第二个人生的态度,是悲壮。
在西方美学的字典和艺术思维的字典里是叫悲剧,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的一个词叫,痛并快乐着,其实这个痛苦啊,在我们的人生中必不可免,可是这个痛苦有时候,它所体现的恰恰是一种人性的伟大和崇高,两个方面可以体现。
第一,对痛苦的征服。
第二,对别人痛苦的同情。
这都体现了一种人性的伟大。所以鲁迅在这个地方概括得非常好,什么叫悲壮?
也就是我们说的悲壮,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就像那个哈姆雷特毁灭一样,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可是在这个毁灭之中,又体现出一种更高的价值。
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完美,我们艺术的态度不是只有一种幽默,还有另一种就是这种悲剧悲壮的人生态度,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完满,我要解决这个问题,起码以自己的认知,和尽自己所能加以影响和解决。
解决不了,把我自己毁灭,就是在这个毁灭的过程中,我也要完成这个使命。这种态度也是非常值得尊敬,尊重的。
无数的革命先烈,你要说只有幽默这种态度,你把他们置于何处,无数革命先烈不就是这样吗?他有自己的崇高的信仰和目标,哪怕是我自己看不见,但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为之奋斗的信仰,我无怨无悔。
如果我们再把这个往前追溯的话,屈原是不是这样,渔夫劝了他多久,渔夫就劝他,哎呀,这个圣人就应该与世推移,大家都醉了你醒着干嘛,你弄点酒糟把自己弄醉了就不用这样了,屈原这事做不来,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做不来你这个与世推移,宁可要自己的生命的毁灭。可是在这种毁灭中,他体现出人性的伟大,我们可以把这个叫悲剧,也可以把这个叫做悲壮。
这个盗火普罗米修斯也就是这样啊,我们看到古希腊很多的悲剧,古希腊的悲剧没有一个是团圆的结局,最后都是对人物的毁灭,主角的毁灭,但是大家在这个毁灭中所体现的两点,一个是他们本身人格的伟大,第二个就是我们对这个人物的同情,我们把他当作一个艺术品来对待,所以在我们流了眼泪之后,我们会感觉到悲剧的喜感。
化悲为喜,这也是我们去体味人生,理解人生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非常喜欢古希腊的一部悲剧,叫《安提戈涅》,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哥哥反对他父亲,被他父亲给杀了,这事情本身就是非常悲剧的,他父亲又宣布,不许收尸,这是国家的命令,国家的法律,可是安提戈涅如果不替哥哥收尸,这在道德上和良心上也就过不去,这是道德和法律的冲突,安提戈涅最后替哥哥收了尸,结果她也被处死了,这是一种毁灭,这是一种非常悲的毁灭,可是大家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现了伦理的伟大,人性的崇高。
这就是鲁迅所讲的,这种悲壮是在毁灭中,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更能感人嘛。又在这种毁灭中感觉到人性的伟大。
什么叫艺术?使人哭,使人痛,使人笑,多么神圣,这才是真正好的艺术,我们就说这种悲剧,像壮士抚剑,像辛弃疾那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像陆游那种,“死去元知万事空”,这个我们多少在里面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是我们对生活的艺术化,这个宗白华先生的这篇文章,名字叫做《两种人生态度》,是把幽默和悲剧作为人生态度的两种,他从尼采哲学中得到了灵感。
“人类社会的法律、习惯、礼教,使人们在和平秩序的保障之下,过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使人们忘记了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奇迹、心灵内部的诡幻与矛盾。
近代的自然科学更是帮助近代人走向这条平淡幻灭的路。科学欲将这矛盾创新的宇宙也化作有秩序、有法律、有礼教的大结构,像我们理想的人类社会一样,然后我们更觉安然!
然而人类史上向来就有一些不安分的诗人、艺术家、先知、哲学家等,偏要化腐朽为神奇、在平凡中惊异,在人生的喜剧里发现悲剧,在和谐的秩序里指出矛盾,或者以超脱的态度守着一种“幽默”。
但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事实的永久冲突。然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所以悲剧式的人生与人类的悲剧文学使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识察到生活内部的深沉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毁灭了生命以殉这种超生命的价值,觉得是痛快,觉得是超脱解放。
悲剧和幽默都是“重新估定人生价值”的,一个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价值,一个是在平凡人生里肯定深一层的价值,两者都是给人生以“深度”的。
莎士比亚以最客观的慧眼笼罩人类,同情一切,他是最伟大的悲剧家,然而他的作品里充满着何等丰富深沉的“黄金的幽默”。
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是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